破产一般取回权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破产取回权制度概述 | 第11-17页 |
(一) 破产取回权的概念和性质 | 第11-14页 |
1. 破产取回权概念 | 第11-12页 |
2. 破产取回权的性质 | 第12-14页 |
(二) 破产取回权的特征 | 第14-15页 |
(三) 破产取回权在破产法中的价值 | 第15-17页 |
1. 公平保护商事活动参与者 | 第15页 |
2. 促进经济秩序有序化 | 第15-16页 |
3. 保证破产制度效益最大化 | 第16页 |
4. 促进破产管理人有效管理 | 第16-17页 |
二、破产取回权权利基础分析 | 第17-29页 |
(一) 物权 | 第17-26页 |
1. 所有权 | 第17-23页 |
2. 他物权 | 第23-26页 |
(二) 占有返还请求权 | 第26-27页 |
(三) 债权请求权 | 第27-29页 |
1. 承揽合同 | 第27-28页 |
2. 融资租赁合同 | 第28页 |
3. 委托交易合同 | 第28-29页 |
三、破产取回权行使相关问题分析 | 第29-40页 |
(一) 破产取回权行使的主体 | 第30-31页 |
1. 破产取回权行使的权利主体 | 第30页 |
2. 破产取回权行使的相对人 | 第30-31页 |
(二) 破产取回权行使条件 | 第31-33页 |
1. 破产取回权行使时间具有限定性 | 第31-32页 |
2. 破产取回权权利基础能够对抗破产债权人 | 第32-33页 |
3. 破产取回权的标的物必须现实占有 | 第33页 |
4. 行使取回权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 | 第33页 |
(三) 破产取回权行使方式 | 第33-34页 |
1. 径直请求 | 第33页 |
2. 拒绝给付 | 第33-34页 |
3. 提起诉讼 | 第34页 |
(四) 破产取回权行使的限制及救济 | 第34-40页 |
1. 法律对善意第三人的保护 | 第34-35页 |
2. 取回权标的物因风险灭失 | 第35-36页 |
3. 因未登记不能对抗第三人 | 第36-37页 |
4. 所有权因添附而归于消灭 | 第37-38页 |
5. 因时效可能引起的争议 | 第38-40页 |
四、完善我国破产取回权立法的建议 | 第40-45页 |
(一) 我国破产法律中有关破产取回权的规定 | 第40页 |
(二) 完善我国破产取回权立法之相关建议 | 第40-45页 |
1. 行使破产取回权的时间起点 | 第40-42页 |
2. 行使破产取回权的时间限制 | 第42页 |
3. 破产代偿取回权制度之引入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