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信用卡诈骗罪行为方式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引言第12-14页
一、信用卡与信用卡诈骗罪第14-15页
二、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第15-19页
 (一) 伪造的信用卡的范围第16-18页
 (二) 对伪造的信用卡的使用第18页
 (三) 获得伪造的信用卡行为与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之间的关系第18-19页
三、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第19-26页
 (一) 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第19-22页
  1. 申领信用卡需要的身份证明第20-21页
  2. 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第21-22页
  3. 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行为性质第22页
 (二) 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第22-26页
  1. 没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使用第23-24页
  2. 基于非法占有目的的使用第24-26页
四、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第26-27页
 (一) 作废的信用卡的范围第26-27页
 (二) 使用作废的信用卡与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区别第27页
五、冒用他人的信用卡第27-34页
 (一) 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基本特点第28-29页
 (二) 冒用他人信用卡是否要明知是他人信用卡第29页
 (三) 取得信用卡的方式与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认定第29-30页
 (四) 使用捡拾的他人信用卡是否构成本罪第30-34页
  1. 拾得他人信用卡在柜台使用的性质第31页
  2. 拾得他人信用卡并获得密码后在柜员机上取款的性质第31-33页
  3. 持卡人在柜员机取款忘记取卡,他人在柜员机仍然处于等待取款状态下,乘机支取(转移)现金占有的性质第33-34页
六、使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第34-43页
 (一) 允许透支是信用卡的一项重要功能第34-35页
 (二) 本文对透支类型区分的认识第35-38页
  1. 关于区分善意透支和恶意透支的观点和分歧第35-36页
  2. 关于透支类型区分的再认识第36-38页
 (三) 恶意透支的条件第38-43页
  1. 恶意透支的主体范围第38-39页
  2. 如何理解非法占有目的第39-40页
  3. 对超过规定限额或规定期限透支的理解第40-41页
  4. 对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理解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法定量刑情节运用的初步思考--以多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为切入点
下一篇:雇主侵权责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