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第一节 纳西族祭祖文化概述 | 第7-9页 |
一、纳西族祭祖的形式 | 第7-8页 |
二、祭祖与东巴、东巴经的关系 | 第8-9页 |
三、纳西族的祭祖文化内涵和祭祖活动现状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9-12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0-12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相关问题 | 第12-14页 |
一、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二、文献版本和音系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纳西族的祭祖仪式和祭祖经典 | 第14-18页 |
第一节 纳西族的祭祖仪式 | 第14-16页 |
一、祭祖的时间、地点、祭台和祭祀的对象 | 第14-15页 |
二、祭祖的用品和祭品 | 第15页 |
三、祭祖的过程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纳西族的祭祖经典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和志本东巴家的祭祖仪式 | 第18-30页 |
第一节 祭祖的规程和仪式准备 | 第18-24页 |
一、祭祖仪式规程 | 第18-23页 |
二、祭祖仪式准备工作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祭祖仪式实录 | 第24-30页 |
第四章 和志本东巴家的祭祖经典概况及字释 | 第30-79页 |
第一节 和志本东巴家的祭祖经典概况 | 第30-33页 |
一、经书的形制和断代 | 第30页 |
二、经书内容简介 | 第30-31页 |
三、经书的字迹特点 | 第31-33页 |
第二节 和志本东巴家祭祖经典字释 | 第33-79页 |
一、第一位东巴的手迹字释 | 第33-48页 |
二、第二个东巴的手迹字释 | 第48-67页 |
三、第三位东巴的手迹字释 | 第67-79页 |
第五章 和志本东巴家祭祖仪式、祭祖经典的社会历史、语言文字研究 | 第79-96页 |
第一节 社会历史文化研究 | 第79-82页 |
一、从祭仪、经典看白地纳西族的生产和物产 | 第79-80页 |
二、从祭祖经典中的地名看民族迁徙情况 | 第80-81页 |
三、从祭祖经典中的地名看白地纳西族迁徙途中的地理环境 | 第81-82页 |
四、从祭祖经典看白地纳西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 | 第82页 |
第二节 语言研究 | 第82-85页 |
一、语音的差别 | 第82-84页 |
二、词汇的差别 | 第84-85页 |
第三节 文字研究 | 第85-96页 |
一、文字结构 | 第85-91页 |
二、异体字和字组 | 第91-94页 |
三、哥巴文和藏文的使用举例 | 第94页 |
四、字词关系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后记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