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C/MS/MS测定猪体内复方泰乐菌素—阿莫西林残留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25页 |
·食品安全概述 | 第11-12页 |
·泰乐菌素概况 | 第12-14页 |
·泰乐菌素的理化性质 | 第12-13页 |
·泰乐菌素在动物体内的代谢 | 第13页 |
·泰乐菌素的毒副作用 | 第13页 |
·泰乐菌素的残留现状 | 第13-14页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样品前处理的方法 | 第14-15页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残留检测方法 | 第15-17页 |
·微生物测定法 | 第15页 |
·酶联免疫法 | 第15页 |
·仪器分析法 | 第15-17页 |
·其他方法 | 第17页 |
·阿莫西林概况 | 第17-19页 |
·阿莫西林的理化性质 | 第17-18页 |
·阿莫西林在动物体内的代谢 | 第18页 |
·阿莫西林的毒副作用 | 第18-19页 |
·阿莫西林的残留现状 | 第19页 |
·β-内酰胺抗生素样品前处理的方法 | 第19-20页 |
·β-内酰胺抗生素的残留检测方法 | 第20-23页 |
·微生物测定法 | 第20页 |
·免疫测定法 | 第20-21页 |
·仪器分析法 | 第21-22页 |
·其他方法 | 第22-23页 |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简介 | 第23-24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1页 |
·材料 | 第25-26页 |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5页 |
·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方法 | 第26-31页 |
·试液配制 | 第26页 |
·给药与采样 | 第26-27页 |
·样品的处理 | 第27页 |
·检测条件 | 第27-29页 |
·方法学验证 | 第29-30页 |
·残留量的计算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42页 |
·质谱检测 | 第31-32页 |
·酒石酸泰乐菌素的质谱图 | 第31页 |
·阿莫西林的质谱图 | 第31-32页 |
·色谱行为 | 第32-33页 |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 第33-35页 |
·酒石酸泰乐菌素的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 第33-34页 |
·阿莫西林的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 第34-35页 |
·准确度 | 第35-37页 |
·酒石酸泰乐菌素的准确度 | 第35-36页 |
·阿莫西林的准确度 | 第36-37页 |
·精密度 | 第37-39页 |
·酒石酸泰乐菌素的精密度 | 第37-38页 |
·阿莫西林的精密度 | 第38-39页 |
·最低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 | 第39页 |
·猪组织中复方泰乐菌素-阿莫西林的消除规律 | 第39-42页 |
·猪组织中酒石酸泰乐菌素的消除规律 | 第39-41页 |
·猪组织中阿莫西林钠的消除规律 | 第41-42页 |
4 讨论 | 第42-47页 |
·取样 | 第42页 |
·质谱条件的优化 | 第42页 |
·流动相的选择 | 第42-43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43-44页 |
·酒石酸泰乐菌素的样品前处理 | 第43页 |
·阿莫西林的样品前处理 | 第43-44页 |
·消除规律 | 第44-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附录 | 第55-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