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遗传图谱构建及生长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1 绪论 | 第15-50页 |
| ·研究的立论依据及目的意义 | 第15-24页 |
| ·黄颡鱼生物学特征以及养殖现状 | 第15-16页 |
| ·黄颡鱼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黄颡鱼育种技术与进展 | 第20-23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页 |
| ·论文设计 | 第23-24页 |
| ·遗传图谱的构建过程及其应用 | 第24-44页 |
| ·构建作图群体 | 第24-27页 |
| ·选择遗传标记 | 第27-39页 |
| ·群体基因型分析及数据统计 | 第39页 |
| ·连锁分析及构建图谱 | 第39-41页 |
| ·遗传连锁图谱的应用及其意义 | 第41-44页 |
| ·水产动物遗传连锁图谱及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44-50页 |
| ·主要水产养殖动物的遗传连锁图谱 | 第45-47页 |
| ·主要水产养殖动物的QTL | 第47-48页 |
| ·水产养殖动物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QTL展望 | 第48-50页 |
| 2 SSR、SRAP和TRAP分离标记分析 | 第50-74页 |
| 前言 | 第50页 |
| ·作图群体构建 | 第50-51页 |
| ·构建作图群体 | 第50-51页 |
| ·表型数据测量 | 第51页 |
| ·基因组DNA提取及检测 | 第51-53页 |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51-52页 |
| ·基因组DNA检测及稀释 | 第52-53页 |
| ·SSR分析 | 第53-6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2页 |
| ·SRAP分析 | 第62-6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2-64页 |
| ·SRAP结果与分析 | 第64-66页 |
| ·TRAP分析 | 第66-6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6-67页 |
| ·TRAP结果与分析 | 第67-68页 |
| ·讨论 | 第68-72页 |
| ·SSR标记 | 第68-69页 |
| ·SRAP标记 | 第69-70页 |
| ·TRAP标记 | 第70-71页 |
| ·SSR、SRAP和TRAP比较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3 黄颡鱼遗传图谱构建 | 第74-87页 |
| 前言 | 第7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4-76页 |
| ·实验材料 | 第74页 |
| ·分离标记分析 | 第74页 |
| ·数据统计 | 第74-7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6-81页 |
| ·雌性图谱 | 第76-77页 |
| ·雄性图谱 | 第77-79页 |
| ·共有图谱 | 第79页 |
| ·基因组长度及图谱覆盖率 | 第79-81页 |
| ·讨论 | 第81-86页 |
| ·作图策略 | 第81-82页 |
| ·黄颡鱼遗传连锁图谱 | 第82-83页 |
| ·偏分离现象 | 第83-84页 |
| ·遗传连锁图的整合 | 第84-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4 黄颡鱼生长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 第87-105页 |
| 前言 | 第8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87-89页 |
| ·实验材料及表形数据 | 第87-88页 |
| ·分离标记分析 | 第88页 |
| ·黄颡鱼生长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 第88-8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9-100页 |
| ·目标性状分析 | 第89-91页 |
| ·QTL定位结果 | 第91-100页 |
| ·讨论 | 第100-103页 |
| ·黄颡鱼生长性状的初步QTL定位 | 第100页 |
| ·QTL定位的可靠性 | 第100-102页 |
| ·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第102-10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 结论 | 第105-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20页 |
| 附录 | 第120-12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1-122页 |
| 致谢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