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遗传多样性及异地引种对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3页 |
| 1 绪论 | 第13-17页 |
| ·东北林蛙的概况 | 第13-15页 |
| ·分类地位及分布区域 | 第13页 |
| ·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 | 第13-14页 |
| ·营养价值及利用 | 第14-15页 |
| ·东北林蛙野生资源和养殖现状 | 第15-17页 |
| ·野生种群数量 | 第15页 |
| ·各地区种群间差异 | 第15页 |
| ·人工生态养殖现状 | 第15-17页 |
| 2 东北林蛙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38页 |
| ·分类地位的确定 | 第17-18页 |
| ·生殖生理 | 第18-21页 |
| ·休眠 | 第19页 |
| ·雌性诱变 | 第19-20页 |
| ·蝌蚪 | 第20页 |
| ·胚胎发育 | 第20-21页 |
| ·皮肤抗菌肽 | 第21-22页 |
| ·林蛙卵油 | 第22-23页 |
| ·成份构成 | 第22页 |
| ·药理作用 | 第22-23页 |
| ·染色体和遗传多样性 | 第23-25页 |
| ·染色体 | 第23-24页 |
| ·线粒体 | 第24页 |
| ·分子鉴定 | 第24-25页 |
| ·基因和遗传多样性 | 第25页 |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及分析 | 第25-34页 |
| ·线粒体DNA(mtDNA) | 第26页 |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 第26-27页 |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 第27页 |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 第27页 |
|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 第27-28页 |
| ·微卫星标记及其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 第28-34页 |
| ·养殖技术 | 第34-36页 |
| ·野外封沟养殖(半人工养殖) | 第34-35页 |
| ·全人工养殖 | 第35-36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6-38页 |
| 3 实验材料、方法及数据分析 | 第38-50页 |
| ·实验材料 | 第38-41页 |
| ·样本的采集 | 第38-40页 |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40页 |
|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 ·主要试剂配置 | 第40-41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50页 |
| ·东北林蛙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41-42页 |
| ·微卫星引物的筛选 | 第42-43页 |
| ·荧光标记引物的多态性分析 | 第43-44页 |
| ·实验流程 | 第44-45页 |
| ·数据分析 | 第45-50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50-76页 |
| ·基因组DNA提取检测结果 | 第50页 |
| ·微卫星引物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50-55页 |
| ·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电泳检测 | 第50页 |
| ·PCR扩增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 第50-52页 |
| ·ABI3130自动分析仪检测结果 | 第52-55页 |
| ·种群内的遗传变异水平 | 第55-65页 |
| ·等位基因数及有效等位基因数 | 第55-56页 |
| ·特有等位基因和基因型 | 第56页 |
| ·杂合度、等位基因丰富度和多态信息含量 | 第56-65页 |
|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 第65页 |
| ·位点连锁不平衡分析 | 第65页 |
| ·种群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异水平 | 第65-76页 |
| ·基因分化系数、位点的中性测试和基因流 | 第65-69页 |
| ·D_A遗传距离和系统树的构建 | 第69-71页 |
| ·种群遗传结构的STRUCTURE分析 | 第71-74页 |
| ·分子方差分析(AMOVA) | 第74页 |
| ·主成份分析(PCA) | 第74-76页 |
| 5 讨论与建议 | 第76-85页 |
| ·讨论 | 第76-81页 |
| ·跨物种微卫星引物的筛选与检测 | 第76页 |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76-77页 |
| ·特有等位基因 | 第77-78页 |
|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 第78页 |
| ·种群间遗传结构和基因流 | 第78-80页 |
| ·STRUCTURE软件的分析结果 | 第80页 |
| ·人为异地引种对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 第80-81页 |
| ·保护与管理的建议 | 第81-85页 |
| ·确立合适的管理单元 | 第81-82页 |
| ·严格控制异地引种 | 第82页 |
| ·确定优先保护种群 | 第82-83页 |
| ·遗传结构改变的种群的管理建议 | 第83页 |
| ·鞍山种群的管理对策 | 第83页 |
| ·研究俄罗斯和朝鲜的东北林蛙种群 | 第83-85页 |
| 结论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10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0-101页 |
| 致谢 | 第101-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