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权力观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论 | 第10-17页 |
·研究对象阐释及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对象阐释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第11-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1章 福柯的微权力观思想 | 第17-27页 |
·福柯及其代表作 | 第17-18页 |
·福柯微权力观思想的特征 | 第18-21页 |
·福柯思想中尼采思想的影子 | 第18-20页 |
·福柯微权力观思想的特征 | 第20-21页 |
·福柯的微权力观思想 | 第21-26页 |
·权力是易变的 | 第21-22页 |
·权力是一个关系的网络 | 第22-24页 |
·权力与知识 | 第24-25页 |
·权力与反抗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2章 哈贝马斯的交往权力 | 第27-37页 |
·哈贝马斯及其代表作 | 第27-28页 |
·哈贝马斯的话语政治理论 | 第28-30页 |
·话语政治理论的概念 | 第28-29页 |
·哈贝马斯的第三种民主模式 | 第29-30页 |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 第30-32页 |
·行为的概念 | 第30-31页 |
·公共领域 | 第31-32页 |
·哈贝马斯的权力观 | 第32-36页 |
·交往使权力获得合法性 | 第32-33页 |
·行政权力是政治权力的一部分 | 第33-34页 |
·法律是交往权力转化为权力的媒介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与权力理论 | 第37-44页 |
·德里达及其代表作 | 第37页 |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及其权力思想 | 第37-41页 |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 | 第37-39页 |
·德里达的话语权 | 第39-41页 |
·德里达与后现代主义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后现代主义评价 | 第44-52页 |
·后现代主义的积极意义 | 第44-48页 |
·后现代主义提供了看问题的新视角 | 第44-47页 |
·多元的价值观体系 | 第47-48页 |
·后现代主义的消极意义 | 第48-50页 |
·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 | 第49页 |
·非理性主义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