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能力导向的公司治理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5页 |
·国内外公司治理研究述评 | 第10-13页 |
·国内外核心能力研究述评 | 第13-15页 |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本文的创新点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本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18-32页 |
·核心能力理论 | 第18-21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产生及定义 | 第18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主要观点 | 第19-21页 |
·公司治理理论 | 第21-31页 |
·公司治理的概念 | 第21-24页 |
·公司治理的功能 | 第24-25页 |
·公司治理的主体、客体和范围 | 第25-26页 |
·公司治理的机制 | 第26-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核心能力导向的公司治理比较分析 | 第32-44页 |
·公司治理与核心能力的关系 | 第32页 |
·美国公司治理机制与核心能力研究 | 第32-35页 |
·美国公司治理机制 | 第32-34页 |
·美国公司核心能力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 第34-35页 |
·日本公司治理机制与核心能力研究 | 第35-39页 |
·日本公司治理机制 | 第35-37页 |
·日本公司核心能力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 第37-39页 |
·德国公司治理机制与核心能力研究 | 第39-41页 |
·德国公司治理机制 | 第39-40页 |
·德国公司核心能力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 第40-41页 |
·美日德公司治理对我国的借鉴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核心能力导向的公司治理指标体系构建 | 第44-57页 |
·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确立原则 | 第44-45页 |
·科学性原则 | 第44页 |
·客观性原则 | 第44页 |
·针对性原则 | 第44页 |
·可操作性原则 | 第44-45页 |
·核心能力导向的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5-56页 |
·董事会结构与运作 | 第45-48页 |
·监事会结构与运作 | 第48-51页 |
·股东大会与股权结构 | 第51-54页 |
·核心层激励与约束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公司治理综合评价模型 | 第57-68页 |
·建立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 第57-62页 |
·层次分析法的改进模型 | 第62-64页 |
·基于未确知数学的公司治理综合评价模型 | 第64-67页 |
·未确知综合评价模型原理 | 第64页 |
·未确知测度与未确知测度集 | 第64-65页 |
·单指标测度分析子系统 | 第65页 |
·指标权重计算子系统 | 第65-66页 |
·多指标综合测度分析子系统 | 第66页 |
·识别子系统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案例分析 | 第68-81页 |
·XX 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 第68页 |
·XX 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治理评价 | 第68-78页 |
·公司治理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 第68-70页 |
·指标数据 | 第70-72页 |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确定指标权重 | 第72-77页 |
·未确知综合评价 | 第77-78页 |
·完善公司治理的建议 | 第78-80页 |
·董事会结构与运作方面公司治理的完善 | 第78-79页 |
·监事会结构与运作方面公司治理的完善 | 第79页 |
·股东大会与股权结构方面公司治理的完善 | 第79页 |
·核心层激励与约束方面公司治理的完善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附录 | 第86-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