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概述 | 第12页 |
·槟榔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槟榔果的主要化学成分 | 第12-13页 |
·槟榔药理作用的研究 | 第13-15页 |
·食用槟榔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植物多酚的提取 | 第16-18页 |
·植物多酚的简介 | 第16页 |
·植物多酚的提取分离方法 | 第16-18页 |
·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DPPH法 | 第18页 |
·ABTS法 | 第18页 |
·铁氰化钾还原法 | 第18-19页 |
·清除羟自由基能力 | 第19页 |
·抗脂质过氧化 | 第19页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19-22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0-21页 |
·创新点 | 第21-22页 |
2 槟榔不同部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22-29页 |
·引言 | 第2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2-25页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主要试验药品 | 第22-23页 |
·主要试验仪器和设备 | 第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各提取物得率及总酚、总黄酮的含量 | 第25-26页 |
·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26-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3 槟榔籽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29-34页 |
·引言 | 第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试验材料和试剂 | 第29页 |
·主要试验仪器和设备 | 第29-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及得率 | 第31页 |
·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 第31-32页 |
·提取物还原力测定 | 第32页 |
·提取物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4 加热回流提取槟榔籽中多酚的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 | 第34-42页 |
·引言 | 第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试验材料和试剂 | 第34页 |
·主要试验仪器和设备 | 第34-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单因素试验 | 第36-37页 |
·响应面法试验 | 第37-41页 |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5 超声波辅助提取槟榔籽中总酚的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 | 第42-51页 |
·引言 | 第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试验材料和试剂 | 第42页 |
·主要试验仪器和设备 | 第42-43页 |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9页 |
·单因素试验 | 第44-46页 |
·响应面法试验 | 第46-49页 |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6 槟榔籽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结构分析 | 第51-58页 |
·引言 | 第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试验材料和试剂 | 第51页 |
·主要试验仪器和设备 | 第51-52页 |
·试验工艺流程 | 第52页 |
·试验方法 | 第52-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不同相抗氧化活性对比 | 第53-54页 |
·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对比 | 第54-55页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55页 |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55-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槟榔不同部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58页 |
·槟榔籽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58页 |
·加热回流提取槟榔籽中多酚的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 | 第58页 |
·超声波辅助提取槟榔籽中总酚的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 | 第58-59页 |
·槟榔籽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结构分析 | 第59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