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1章 调查的目的、对象与实施 | 第10-12页 |
·调查的目的 | 第10页 |
·调查的对象 | 第10-11页 |
·调查的实施 | 第11-12页 |
第2章 A市农村纠纷的主要类型和农民解决纠纷的方式选择 | 第12-14页 |
·A市农村纠纷的主要类型 | 第12-13页 |
·A市农民解决纠纷的方式选择 | 第13-14页 |
第3章 A市农村"三调联动"的机构设置、工作流程与实践效果 | 第14-17页 |
·A市"三调联动"的机构设置 | 第14页 |
·A市"三调联动"的工作流程 | 第14-15页 |
·A市"三调联动"的实践效果 | 第15-17页 |
·"三调联动"机制格局基本形成 | 第15页 |
·整合了纠纷解决的功能 | 第15-16页 |
·预防和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 | 第16页 |
·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 第16-17页 |
第4章 A市"三调联动"机制及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22页 |
·组织机构的联动不够充分 | 第17-18页 |
·配套机制不够完善 | 第18页 |
·人民调解队伍建设仍然相对滞后 | 第18-19页 |
·农村社会了解程度不高 | 第19-20页 |
·调解资金严重短缺 | 第20-22页 |
第5章 完善欠发达地区农村"三调联动"机制的几点建议 | 第22-27页 |
·进一步完善"三调联动"组织机构 | 第22页 |
·进一步细化"三调联动"运作机制 | 第22-24页 |
·完善调处工作规则 | 第22页 |
·完善司法调解、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沟通联系制度 | 第22-23页 |
·建立"三调联动"工作的考核奖励和纪律制度 | 第23页 |
·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三调联动"制度 | 第23页 |
·建立公安、检察、法院与"三调联动"机制的有效对接制度 | 第23-24页 |
·提升"三调联动"调处效能 | 第24-25页 |
·实现法律援助与"三调联动"的有效结合 | 第24页 |
·强化"三调联动"机制的宣传,营造和谐解纷的氛围 | 第24-25页 |
·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素质 | 第25页 |
·切实加强经费保障 | 第25-27页 |
结语 | 第27-29页 |
附件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