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金蟾山金矿床成矿机制与成矿构造背景研究
| 作者简介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 ·选题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论文实际工作量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21页 |
| ·区域构造 | 第17-18页 |
| ·区域地层 | 第18-19页 |
| ·区域岩浆岩 | 第19-20页 |
| ·区域矿产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1-31页 |
| ·地层 | 第21页 |
| ·构造 | 第21-23页 |
| ·岩浆岩 | 第23-26页 |
| ·安家营子岩体 | 第23页 |
| ·流纹斑岩 | 第23-26页 |
| ·矿体地质 | 第26-31页 |
| ·矿体特征 | 第26-27页 |
| ·矿石特征 | 第27-28页 |
| ·围岩蚀变 | 第28-30页 |
|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安家营子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31-46页 |
| ·样品采集及测试分析 | 第31页 |
| ·成岩时代 | 第31-32页 |
| ·岩石地球化学 | 第32-37页 |
| ·主量元素 | 第32-36页 |
| ·稀土和微量元素 | 第36-37页 |
| ·Sr-Nd-Pb同位素 | 第37-40页 |
| ·Sr-Nd同位素 | 第37-39页 |
| ·Pb同位素 | 第39-40页 |
| ·岩石成因 | 第40-46页 |
| ·岩石成因及源区性质 | 第40-43页 |
| ·成岩过程 | 第43-46页 |
| 第五章 成矿机制与成矿构造背景 | 第46-58页 |
| ·流体包裹体研究 | 第46-50页 |
| ·流体包裹体类型 | 第46-47页 |
|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 | 第47-49页 |
| ·流体包裹体密度、压力及深度估算 | 第49-50页 |
| ·成矿流体和物质来源 | 第50-53页 |
| ·H、O同位素 | 第50-51页 |
| ·S同位素 | 第51-53页 |
| ·Pb同位素 | 第53页 |
| ·成矿元素的运移方式和沉淀机制 | 第53-55页 |
| ·成矿年代 | 第55页 |
| ·成岩成矿构造背景及成矿模式 | 第55-58页 |
| ·成岩成矿构造背景 | 第55-56页 |
| ·成矿模式 | 第56-58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