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药物学论文--兽医毒物学论文--动物性食品中化学物残留论文

动物可食组织中安眠酮残留的ELISA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略语第10-11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1-21页
 1. 安眠酮简介第11-18页
   ·安眠酮药物概况第11-12页
   ·安眠酮残留现状第12-13页
   ·安眠酮检测方法现状第13-16页
     ·薄层分析法(TLC)第13页
     ·放射免疫法(RIA)第13-14页
     ·色谱法第14-15页
     ·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法(HPCE)第15-16页
     ·其他第16页
   ·各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第16-17页
   ·免疫分析在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第17-18页
 2 药物半抗原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第18-20页
   ·半抗原与完全抗原第18页
   ·完全抗原的合成第18-20页
     ·偶联方式的选择第19页
     ·完全抗原鉴定第19-20页
 3 实验的目的与意义第20-21页
第2章 安眠酮完全抗原的研制第21-3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1-28页
   ·材料第21-24页
     ·主要试剂第21页
     ·主要仪器第21-22页
     ·主要溶液配方第22-24页
   ·方法第24-28页
     ·羧基延伸物的合成第24-25页
     ·活性酷法合成安眠酮完全抗原第25-26页
     ·半抗原偶联物的鉴定第26-2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8-35页
   ·羧基延伸物的鉴定第28-30页
     ·酮基处羧基延伸物的结果及分析第28-29页
     ·化学方法合成的羧基衍生物结果及分析第29-30页
   ·合成的安眠酮包被原的检测第30-34页
     ·合成的安眠酮完抗原的紫外光谱分析第30-31页
     ·SDS-PAGE凝胶检测结果及分析第31-32页
     ·红外IR鉴定第32-33页
     ·间接ELISA检测第33-34页
   ·合成安眠酮免疫原的检测第34-35页
     ·紫外光谱分析第34页
     ·SDS-PAGE凝胶检测结果及分析第34-35页
 3. 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安眠酮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36-4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39页
   ·材料第36-37页
     ·主要试剂第36页
     ·主要仪器第36页
     ·实验动物第36页
     ·缓冲液体系第36-37页
   ·方法第37-39页
     ·动物免疫第37页
     ·抗体纯化第37-38页
     ·抗原抗体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第38-39页
     ·抗体特异性试验第3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9-42页
   ·抗原和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第39-40页
   ·效价测定第40-41页
   ·抗体特异性结果第41-42页
 3 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间接竞争ELISA方法的建立与优化第43-5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3-48页
   ·材料第43-44页
     ·主要试剂第43页
     ·主要仪器第43页
     ·缓冲液体系第43-44页
   ·方法第44-48页
     ·ELISA基本操作步骤第44-45页
     ·酶标板均一性的检测第45页
     ·ELISA标准方法的建立第45-47页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47页
     ·交叉反应率的测定第47页
     ·样品加标第47-4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8-55页
   ·酶标板均一性的检测第48-49页
   ·标准ELISA方法的建立第49-52页
     ·间接ELISA条件的优化第49-51页
     ·间接竞争ELISA标准方法的建立第51-52页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52-53页
   ·交叉反应结果第53页
   ·样品添标结果第53-55页
     ·回收率结果第53-54页
     ·变异系数第54-55页
 3 小结第55-57页
第5章 讨论第57-62页
 1. 安眠酮完全抗原的合成第57-59页
   ·羧基衍生物的合成第57-58页
   ·安眠酮抗原偶联方法的选择第58页
   ·载体蛋白的选择第58-59页
   ·关于MTQ人工抗原的鉴定方法第59页
   ·免疫抗原对抗血清的影响第59页
 2. 间接竞争ELISA方法的建立与优化第59-62页
   ·方法的检测限和精密度第59-60页
   ·ELISA方法的交叉反应性第60页
   ·安眠酮在动物可食组织中的提取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枯草芽孢杆菌对菌群失调小鼠肠道肠三叶因子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湖北省油茶优良单株遗传多样性及品质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