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济南府望族与诗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3-26页 |
上篇 | 第26-103页 |
第一章 明清之际济南府望族的社会文化背景 | 第26-58页 |
第一节 北方文化名城——济南府 | 第26-31页 |
一、“济南潇洒似江南”——形胜之地 | 第26-28页 |
二、“海右此亭古”——悠久的文化积淀 | 第28-30页 |
三、“泉城自古是诗城”——深厚的文学积淀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明清之际济南府望族的地域分布 | 第31-47页 |
一、明清之际济南府望族的县(州)域分布 | 第31-37页 |
二、明清之际济南府望族一览 | 第37-47页 |
第三节 明清家国之变与济南府望族诗人心态 | 第47-58页 |
一、遭受蹂躏的齐鲁大地 | 第47-48页 |
二、有关“山东的投降”的辨析 | 第48-54页 |
三、无奈的追寻——归隐与入仕 | 第54-58页 |
第二章 明清之际济南府望族的文化特征 | 第58-90页 |
第一节 雅正厚重的儒风与家族文化传承 | 第58-67页 |
一、尚学重教的家族文化传承 | 第59-62页 |
二、科举与诗文化 | 第62-65页 |
三、兴文宣教的施政方略 | 第65-67页 |
第二节 明清之际济南府望族士子的君子人格 | 第67-72页 |
一、齐鲁文化对传统君子人格形成的影响 | 第67-68页 |
二、“生平事多创为”的仕宦追求 | 第68-70页 |
三、“世情已烂熟吾辈总艰难”的个性之拙 | 第70-72页 |
第三节 济南望族间的人际网络 | 第72-80页 |
一、婚姻选择中的门第追求 | 第72-76页 |
二、师友声气 | 第76-78页 |
三、结社风气 | 第78-80页 |
第四节 明清之际济南府望族中的女性 | 第80-90页 |
一、贤明大义的妇德 | 第80-84页 |
二、家道中落时的脊梁 | 第84-86页 |
三、巾帼不让须眉的诗文才情 | 第86-90页 |
第三章 明清之际济南府望族诗歌创作概貌 | 第90-103页 |
第一节 明清之际济南府望族诗歌创作一览 | 第90-92页 |
第二节 明清之际济南诗坛诗学崇尚的潜变 | 第92-98页 |
第三节 明清之际济南府望族诗歌中的“济南”情结 | 第98-103页 |
下篇 | 第103-257页 |
第四章 新城王氏与诗歌 | 第103-114页 |
第一节 新城王氏家世述略 | 第103-108页 |
第二节 新城王氏的家风与诗风 | 第108-110页 |
第三节 新城王氏家学中的诗文化 | 第110-114页 |
第五章 新城王氏诗群研究 | 第114-139页 |
第一节 王士禛 | 第114-124页 |
一、王士禛神韵诗歌的家族烙印 | 第114-116页 |
二、渔洋诗学崇尚三变的文化意蕴 | 第116-119页 |
三、从秋柳唱和到盛世元音的宗盟之路 | 第119-124页 |
第二节 王象春《问山亭集》中的“侠诗” | 第124-131页 |
第三节 王士禄对立统一的二元诗风 | 第131-139页 |
第六章 德州田氏与诗歌 | 第139-149页 |
第一节 德州田氏家世考 | 第139-142页 |
第二节 德州田氏家族文化的丰富性兼容性特征 | 第142-146页 |
第三节 德州田氏诗歌创作概述 | 第146-149页 |
第七章 德州田氏诗群研究 | 第149-198页 |
第一节 田雯 | 第149-175页 |
一、田雯的诗学观 | 第149-154页 |
二、田雯的山水田园诗 | 第154-160页 |
三、田雯的咏剧诗 | 第160-163页 |
四、田雯与王士禛交游考论 | 第163-173页 |
五、田雯诗歌的诗史地位 | 第173-175页 |
第二节 张氏与《茹荼吟》绝句三十首 | 第175-183页 |
第三节 田霡与《鬲津草堂诗集》 | 第183-193页 |
第四节 德州田氏诗群行略与生卒年证补 | 第193-198页 |
第八章 德州卢氏诗歌研究 | 第198-233页 |
第一节 德州卢氏家世考 | 第198-202页 |
第二节 德州卢氏的家学 | 第202-203页 |
第三节 卢世氵隺与《尊水园集略诗》 | 第203-214页 |
一、“诛伪”与坦荡真醇的个性 | 第204-206页 |
二、“钱卢”并峙的研杜大家 | 第206-211页 |
三、“悲感凄怆”的诗歌 | 第211-214页 |
第四节 卢道悦与《公余漫草》 | 第214-217页 |
第五节 卢氏后人卢见曾与《国朝山左诗钞》 | 第217-233页 |
一、卢见曾融通南北的诗学思想 | 第217-226页 |
二、卢见曾与《雅雨堂诗集》 | 第226-231页 |
三、卢见曾与《国朝山左诗钞》 | 第231-233页 |
第九章 历城朱氏诗歌研究 | 第233-257页 |
第一节 历城朱氏家世考 | 第233-237页 |
第二节 历城朱氏的家学 | 第237-239页 |
第三节 朱缃诗歌 | 第239-248页 |
第四节 朱纲朱绛诗歌 | 第248-253页 |
第五节清代山左名媛朱绛子媳赵慈身份新考 | 第253-257页 |
参考文献 | 第257-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263-264页 |
致谢 | 第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