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0. 导言 | 第10-20页 |
·必要的概念界定 | 第12-18页 |
·本文的选题理由、研究方法和结论 | 第18-2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20-30页 |
·综合经营研究的主要方向与观点 | 第20-24页 |
·综合经营的理论依据 | 第20页 |
·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0-21页 |
·关于金融综合经营的优势 | 第21-22页 |
·关于金融综合经营的弊端 | 第22页 |
·关于综合经营的组织模式 | 第22页 |
·关于综合经营的风险效应 | 第22-24页 |
·综合经营的监管问题 | 第24页 |
·关于实现综合经营的路径 | 第24页 |
·关于实现综合经营路径问题的文献综述 | 第24-27页 |
·将路径理解为组织模式 | 第25页 |
·对"路径"的认识停留在"循序渐进"上 | 第25-26页 |
·并购套利所形成的金融协同路径 | 第26页 |
·对西方商业银行发展全能银行的路径进行综合分析 | 第26页 |
·通过案例总结,探讨国内银行发展综合经营的具体方式 | 第26-27页 |
·与相关文献相比,本文的研究独特之处 | 第27-30页 |
·本文的选题 | 第27-28页 |
·本文的研究视野 | 第28-29页 |
·本文的分析工具 | 第29-30页 |
2. 综合经营的历史与案例研究 | 第30-66页 |
·国外综合经营发展的历史 | 第30-37页 |
·历史阶段的一般划分 | 第30-31页 |
·近年来主要国家综合经营的实践 | 第31-37页 |
·国外的综合经营案例研究 | 第37-49页 |
·花旗集团 | 第37-45页 |
·巴克莱银行 | 第45-49页 |
·国内综合经营发展的历史 | 第49-66页 |
·1996年以前的综合经营阶段 | 第50-54页 |
·1997年到2006年的分业经营阶段 | 第54-55页 |
·近年来综合经营的发展 | 第55-66页 |
3. 国内外大型银行混业路径的比较研究 | 第66-97页 |
·国外银行发展综合经营的一般规律 | 第66-75页 |
·国外银行业发展综合经营的一般规律 | 第66-69页 |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综合经营的路径总结 | 第69-73页 |
·其他影响综合经营路径的因素 | 第73-75页 |
·国内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 | 第75-84页 |
·大型银行的发展现状 | 第76-81页 |
·大型银行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81-84页 |
·中外发展综合经营路径的对比分析 | 第84-86页 |
·中外发展综合经营的路径对比 | 第84-85页 |
·对比分析之结论 | 第85-86页 |
·从综合经营角度分析次贷危机 | 第86-97页 |
·综合经营会不会必然地导致混乱化与金融危机 | 第87-93页 |
·适度的综合经营 | 第93-97页 |
4. 宏观路径 | 第97-110页 |
·分析综合经营路径的转型经济学理论视角 | 第97-101页 |
·转型经济学对制度转型的主要观点 | 第97-99页 |
·对综合经营研究的启发 | 第99-101页 |
·宏观路径分析 | 第101-110页 |
·决定宏观路径选择的理由 | 第102-104页 |
·为什么需要安排金融综合经营的主动制度供给 | 第104-106页 |
·大型银行综合经营试点与综合经营制度安排 | 第106-107页 |
·宏观路径选择的意义 | 第107-110页 |
5. 微观路径 | 第110-150页 |
·分析综合经营微观路径的理论工具 | 第110-124页 |
·对主要金融中介理论的回顾 | 第110-116页 |
·可选路径的分类 | 第116-124页 |
·金融综合经营的功能分析视角 | 第124-138页 |
·金融功能的发展性 | 第124-126页 |
·转型经济背景下的金融功能变迁的特殊性 | 第126-135页 |
·参与成本与风险管理视角 | 第135-138页 |
·综合经营的微观路径 | 第138-150页 |
·选择路径的标准 | 第138页 |
·经济结构调整下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变化 | 第138-139页 |
·比较优势——禀赋与运用 | 第139-147页 |
·混业的风险和影响——为什么不是面向企业客户的综合业务路径 | 第147-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