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法理论之碑学审美意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8页 |
一 清代书法理论著作概况 | 第8-9页 |
二"碑学"概念的界定 | 第9-11页 |
三 清代美学理论概况 | 第11-13页 |
四 明清之际的审美思潮与问题的提出 | 第13-18页 |
第一章 金石学著作中的碑刻审美意识之萌发 | 第18-31页 |
第一节 亲历为贵—明末清初访碑摹拓的风气 | 第18-23页 |
第二节 古拙意趣—汉碑研究中的新发现 | 第23-28页 |
第三节 好坏参半—对北朝碑刻的批评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前期书法理论中的尚碑意识 | 第31-48页 |
第一节 拙与丑—傅山"四宁四毋"的美学逻辑 | 第31-37页 |
第二节 取法乎上—溯源篆隶传统 | 第37-45页 |
第三节 古朴奇崛—对北朝书法审美价值的肯定 | 第45-48页 |
第三章 碑学审美意识的确立 | 第48-66页 |
第一节 汉魏古风—阮元"二论"的审美追求 | 第48-55页 |
第二节 篆分遗意—包世臣《艺舟双楫》的审美标准 | 第55-66页 |
第四章 刘熙载碑帖兼融的美学思考 | 第66-88页 |
第一节 意象关系—对书法本体的思考 | 第67-73页 |
第二节 用生为熟—传统"生熟观"的扩展 | 第73-76页 |
第三节 以丑为美—丑与美之间的辨证思维 | 第76-80页 |
第四节 骨气洞达—碑帖兼容的审美理想 | 第80-88页 |
第五章 康有为纯粹的碑学审美立场 | 第88-103页 |
第一节 去陈务新—主"变"的思想 | 第89-93页 |
第二节 十美可宗—纯粹的碑学审美意识 | 第93-103页 |
结论 | 第103-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