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储存与运输论文--油气储运安全技术论文

老虎滩液化气站本质安全分析与改进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第11-14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4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5页
    1.4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图第15-16页
        1.4.1 研究的方法第15页
        1.4.2 本文的技术路线如图所示第15-16页
    1.5 本文的创新点第16-17页
第二章 老虎滩液化气站本质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第17-23页
    2.1 液化气站本质安全第17页
    2.2 项目简介第17页
    2.3 液化气站工艺流程第17-18页
    2.4 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第18-23页
        2.4.1 点火源第21-22页
        2.4.2 可燃物第22页
        2.4.3 助燃物第22-23页
第三章 液化气站本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23-39页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第23-24页
    3.2 安全评价指标的选取第24-25页
    3.3 安全评价指标的说明第25-28页
        3.3.1 可燃物部分指标说明第25-27页
        3.3.2 点火源部分指标说明第27-28页
        3.3.3 助燃物部分指标说明第28页
    3.4 可燃物部分指标分级(B1)第28-31页
        3.4.1 质量因素(C)第28-29页
        3.4.2 工艺因素(C)第29页
        3.4.3 环境因素(C)第29-30页
        3.4.4 管理因素(C4)第30-31页
    3.5 点火源部分指标分级(B2)第31-32页
        3.5.1 明火(C5)第31页
        3.5.2 电气火花(C)第31-32页
        3.5.3 雷电火花(C)第32页
        3.5.4 静电火花(C8)第32页
        3.5.5 机械火花(C9)第32页
    3.6 助燃物部分指标分级(B)第32-33页
    3.7 液化气站本质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33-39页
        3.7.1 层次分析法原理第33-35页
        3.7.2 权重获取工作流程第35页
        3.7.3 权重的计算第35-39页
第四章 液化气站本质安全评价第39-46页
    4.1 安全评价方法第39页
    4.2 多级可拓评价模型第39-40页
        4.2.1 现状等级域和评价因素集的确定第39-40页
        4.2.2 经典域与节域的确定第40页
        4.2.3 待评物元的确定第40页
    4.3 影响待评对象各指标安全等级关联函数的确定第40-41页
    4.4 建立多级可拓评价模型第41页
    4.5 本质安全评价第41-46页
        4.5.1 处理数据第41-44页
        4.5.2 分析结果第44-45页
        4.5.3 对策措施第45-46页
第五章 液化气站本质安全改进研究第46-52页
    5.1 控制可燃物措施第46-48页
    5.2 隔绝助燃物措施第48页
    5.3 消除点火源措施第48-49页
    5.4 液化气站本质安全改进模拟第49-52页
结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A 液化气站安全评价指标调研表第57-59页
附录B 液化气站本质安全评价指标调研表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涡轴-6压气机不稳定信号检测算法研究
下一篇:微型数据中心和无源光网络的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