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无自旋交换弛豫原子磁力计及其零场-超低场核磁共振的应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6-30页
    1.1 碱金属原子磁力计发展历史简介第16-19页
    1.2 零场-低场核磁共振发展历史第19-28页
        1.2.1 传统高场核磁共振简介第19-21页
        1.2.2 基于场循环方法的零场-超低场核磁共振第21-22页
        1.2.3 基于超导量子干涉仪的零场-超低场核磁共振第22-27页
        1.2.4 基于光学原子磁力计的零场-超低场核磁共振第27-28页
    1.3 本文结构第28-30页
第2章 原子磁力仪理论基础第30-58页
    2.1 原子能级第30-31页
    2.2 经典光和原子相互作用第31-40页
        2.2.1 光的吸收和色散第31-34页
        2.2.2 线形和增宽第34-40页
    2.3 光泵浦第40-48页
        2.3.1 光子的偏振第41-44页
        2.3.2 偏振光和原子的相互作用第44页
        2.3.3 电子的极化第44-46页
        2.3.4 原子的极化第46-48页
    2.4 光探测第48-51页
        2.4.1 法拉第旋光效应第48-50页
        2.4.2 偏振度的测量第50-51页
    2.5 弛豫机制第51-58页
        2.5.1 自旋破坏碰撞第52-54页
        2.5.2 碰壁弛豫第54页
        2.5.3 自旋交换碰撞弛豫第54-58页
第3章 SERF磁力计的搭建与测试第58-74页
    3.1 SERF磁力计简介第58-60页
        3.1.1 动力学特性第59-60页
    3.2 SERF装置第60-70页
        3.2.1 气体室第60-61页
        3.2.2 加热器第61-62页
        3.2.3 磁场屏蔽第62-66页
        3.2.4 光学部分第66-70页
    3.3 磁力计指标第70-74页
        3.3.1 线宽第70-71页
        3.3.2 灵敏度第71-74页
第4章 低场-超低场核磁共振实验平台的建设及其应用第74-112页
    4.1 谱仪的搭建第74-93页
        4.1.1 实验装置简介第74-77页
        4.1.2 硬件部分第77-82页
        4.1.3 软件部分第82-93页
    4.2 零场-超低场核磁共振基础第93-95页
        4.2.1 原子核的角动量与磁矩第93-94页
        4.2.2 零场系统哈密顿量第94-95页
    4.3 初态制备第95-101页
        4.3.1 初态为零场本征态第96-99页
        4.3.2 初态为高场本征态第99-101页
    4.4 零场-超低场下的谱学特性第101-109页
        4.4.1 零场自旋-自旋耦合谱第101-106页
        4.4.2 近零场自旋-自旋耦合谱第106-109页
    4.5 小结第109-112页
第5章 零场下的时间最优控制第112-128页
    5.1 背景介绍第112页
    5.2 理论简介第112-121页
        5.2.1 PMP极值原理第113-116页
        5.2.2 对称性约化第116-118页
        5.2.3 求解时间最优解第118-119页
        5.2.4 单自旋选择性旋转操作第119-121页
    5.3 实验过程第121-125页
        5.3.1 磁场表达式第121-122页
        5.3.2 磁场定标第122-124页
        5.3.3 实验实现和验证第124-125页
    5.4 实验结果第125-126页
    5.5 数据分析第126-127页
    5.6 小结第127-128页
第6章 自旋交换光泵方法极化气体分子的理论方案第128-140页
    6.1 背景介绍第128-129页
    6.2 分子体系中的自旋交换光泵第129-131页
        6.2.1 平面正交波近似第129-130页
        6.2.2 分子轨道近似第130-131页
    6.3 求解分子轨道第131-135页
    6.4 求解气态分子的极化度第135-138页
    6.5 小结第138-140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40-142页
    7.1 总结第140页
    7.2 展望第140-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4页
致谢第154-15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柴油及其混合燃料的喷雾特性研究
下一篇:非预混火焰声学响应特性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