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3.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4.2 研究重点、难点 | 第17-18页 |
1.4.3 创新点 | 第18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1 专家调查法 | 第18页 |
1.5.2 内容分析法 | 第18-19页 |
1.5.3 社会网络分析法 | 第19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2 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第20-29页 |
2.1 概念辨析 | 第20-21页 |
2.1.1 档案馆 | 第20页 |
2.1.2 档案馆公共服务 | 第20页 |
2.1.3 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 | 第20-21页 |
2.1.4 档案政策 | 第21页 |
2.1.5 政策供给 | 第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公共政策研究 | 第22页 |
2.2.3 档案开放利用理论 | 第22-24页 |
2.3 档案馆公共服务推进过程 | 第24-28页 |
2.3.1 档案利用阶段(20世纪50年代-1979年) | 第24-25页 |
2.3.2 档案开放利用阶段(1980年-2000年) | 第25-26页 |
2.3.3 档案馆公共服务阶段(2001至今)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我国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41页 |
3.1 我国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实践 | 第29-31页 |
3.1.1 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进过程 | 第29页 |
3.1.2 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发展困境 | 第29-31页 |
3.2 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 第31-35页 |
3.2.1 构建依据 | 第31-33页 |
3.2.2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 第33-35页 |
3.3 政策分析框架设计 | 第35-37页 |
3.4 基于专家调查的影响因素程度判断 | 第37-40页 |
3.4.1 问卷调查设计 | 第37页 |
3.4.2 问卷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我国档案馆公共服务相关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 第41-52页 |
4.1 样本采集 | 第41-43页 |
4.2 发文过程分析 | 第43-45页 |
4.3 发文主体分析 | 第45-46页 |
4.4 分析单元编码 | 第46-51页 |
4.4.1 定义分析单元 | 第47页 |
4.4.2 编码员间信度检验 | 第47-48页 |
4.4.3 制作编码表 | 第48-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影响因素与政策文本覆盖度比较 | 第52-61页 |
5.1 政策整体覆盖情况 | 第52-54页 |
5.2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影响因素政策供给情况评价 | 第54-6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6 研究结论 | 第61-64页 |
6.1 研究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2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1: 现行档案公共服务能力相关法规政策一览表 | 第68-71页 |
附录2: 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影响因素政策文本覆盖度编码表对照表 | 第71-93页 |
附录3: 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 | 第93-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