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政府规制下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导论第10-17页
    (一)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第10-11页
        1. 选题的缘起第10-11页
        2. 研究的意义第11页
    (二) 研究文献综述第11-14页
        1. 互联网金融风险研究现状综述第11-13页
        2. 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研究现状综述第13-14页
    (三) 研究理论工具与方法第14-15页
        1. 研究理论工具第14-15页
        2. 研究方法第15页
    (四) 研究创新之处第15-17页
二、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情况概述第17-23页
    (一) 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情况第17-19页
        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第17页
        2.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第17-19页
    (二) 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所面临的风险第19-21页
        1. 市场风险第19页
        2. 流动性风险第19-20页
        3. 信用风险第20页
        4. 操作风险第20页
        5. 法律风险第20-21页
        6. 信息安全风险第21页
    (三) 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特点第21-23页
        1. 风险规模极易扩张第21-22页
        2. 风险的防控难度更大第22页
        3. 风险更易形成交叉性传播第22页
        4. 风险的危害性更强第22-23页
三、政府规制下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理论及现状第23-34页
    (一) 政府规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23-25页
        1. 政府规制的形成和演进第23-24页
        2. 政府规制理论的特点第24-25页
    (二) 政府规制理论在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中的应用第25-29页
        1. 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中的政府规制模式选择第25-26页
        2. 政府规制下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目标第26页
        3. 政府规制下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原则第26-28页
        4.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的现实选择第28-29页
    (三) 政府规制下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现状第29-34页
        1.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主体第29页
        2.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职责分工第29-30页
        3.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情况研究第30-34页
四、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4-41页
    (一)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第34-37页
        1. 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的规制体系建设滞后第34-35页
        2. 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在技术上存在明显缺陷第35页
        3. 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规制职责边界不明第35-36页
        4. 互联网金融风险政府规制手段单一第36-37页
    (二)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第37-41页
        1. 风险治理规制手段创新的内生动力不足第37-38页
        2. 金融分业监管模式下规制协同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第38页
        3. 政府规制下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存在平衡风险与创新发展的两难博弈第38-39页
        4.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规制覆盖面不足第39-41页
五、政府规制下强化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的建议第41-48页
    (一) 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政府规制制度框架第41-42页
        1. 加强总体设计第41页
        2. 加快立法进程第41-42页
    (二) 建立全方位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责任体系第42-43页
        1. 进一步明晰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职责第42-43页
        2. 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规制部门间协调第43页
    (三) 深入开展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前沿技术与应用研究第43-44页
    (四) 积极引入“穿透式”理念治理风险第44-45页
        1. 健全“穿透式”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法律制度第44页
        2. 强化全流程风险防控机制第44-45页
        3. 完善常态化的金融风险监测机制第45页
    (五) 丰富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手段第45-48页
        1. 充分发挥行业自律机制作用第45-46页
        2.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第46页
        3. 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第46-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职生情绪智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的双重中介效应
下一篇:PPP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以Z新区综合管廊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