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核衣壳蛋白VP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VP3基因沉默稳定细胞系的构建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4页
    1.1 传染性法氏囊病第11-12页
        1.1.1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起源第11页
        1.1.2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及防制方法第11-12页
        1.1.3 我国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第12页
    1.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第12-16页
        1.2.1 IBDV的形态结构、理化特性、致病性及其血清型第12-13页
        1.2.2 IBDV基因组结构及其蛋白功能第13-16页
            1.2.2.1 编码区第13-14页
            1.2.2.2 非编码区第14页
            1.2.2.3 蛋白功能第14-16页
    1.3 RNA干扰研究概况第16-23页
        1.3.1 RNA干扰机制第17-19页
        1.3.2 RNA干扰的特点第19页
        1.3.3 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研究进展第19-22页
        1.3.4 RNA干扰在抗病毒方面的作用第22-23页
        1.3.5 shRNA设计原则第23页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核衣壳蛋白VP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第24-40页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24页
        2.1.1 细胞、载体与菌株第24页
        2.1.2 分子生物学试剂第24页
        2.1.3 仪器设备第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35页
        2.2.1 VP3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4-30页
        2.2.2 VP3的诱导表达及纯化第30-31页
        2.2.3 BALB/c小鼠的免疫第31页
        2.2.4 融合瘤细胞的制备第31-35页
        2.2.5 VP3单抗的鉴定第35页
            2.2.5.1 VP3单抗的DotELISA鉴定第35页
            2.2.5.2 VP3单抗效价测定第35页
    2.3 实验结果第35-38页
        2.3.1 VP3基因的扩增以及原核表达载体的双酶切鉴定第35-36页
        2.3.2 VP3小量诱导及大量纯化第36-37页
        2.3.3 DotELISA鉴定单抗腹水第37页
        2.3.4 ELISA检测抗体效价第37-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稳定干扰VP3基因表达的DF-1细胞系构建第40-58页
    3.1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40-41页
        3.1.1 细胞载体和菌株第40页
        3.1.2 分子生物学试剂第40页
        3.1.3 仪器设备第40-41页
    3.2 实验方法第41-54页
        3.2.1 慢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第41-49页
            3.2.1.1 shRNA的设计与合成第41-42页
            3.2.1.2 VP3干扰载体的构建第42-45页
            3.2.2.3 VP3表达载体pFlag-VP3的构建第45-46页
            3.2.2.4 shRNA干扰效果测定第46-49页
            3.2.2.5 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9页
        3.2.2 慢病毒的包装及嘌呤霉素最适筛选浓度的确定第49-51页
            3.2.2.1 嘌呤霉素最适筛选浓度的确定第49-50页
            3.2.2.2 慢病毒的包装第50页
            3.2.2.3 慢病毒滴度测定第50-51页
        3.2.3 DF-1稳定细胞系的构建及鉴定第51-54页
            3.2.3.1 DF-1稳定细胞系的构建第51-53页
            3.2.3.2 DF-1稳定细胞系的鉴定第53-54页
    3.3 实验结果第54-57页
        3.3.1 pFlag-VP3重组载体的菌液PCR以及双酶切鉴定第54-55页
        3.3.2 干扰效果Westernblot鉴定第55页
        3.3.3 稳定干扰VP3细胞系对病毒复制的影响第55-56页
        3.3.4 感染不同时间段病毒滴度测定第56-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第58-61页
    4.1 讨论第58-59页
    4.2 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附录第68-70页
作者简介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otif分布的转录因子间关联性的研究--降序邻接差异值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拟南芥中GCN20(general control non-derepressible-20)蛋白的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