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14页 |
ABSTRACT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5页 |
1.1 高分子书画材料和分类 | 第17-18页 |
1.2 划衣粉的分类和材料 | 第18-20页 |
1.2.1 普通划衣粉的材料 | 第18页 |
1.2.2 苯甲酸隐迹划衣粉的材料 | 第18-19页 |
1.2.3 甲氧基萘隐迹划衣粉的材料 | 第19页 |
1.2.4 硬脂酸锌隐迹划衣粉的材料 | 第19-20页 |
1.2.5 硫酸钙隐迹划衣粉的材料 | 第20页 |
1.3 蜡笔的分类和材料 | 第20-23页 |
1.3.1 检修蜡笔的材料 | 第20-21页 |
1.3.2 清香型蜡笔的材料 | 第21页 |
1.3.3 荧光蜡笔的材料 | 第21页 |
1.3.4 抗菌蜡笔的材料 | 第21-22页 |
1.3.5 升华蜡笔的材料 | 第22页 |
1.3.6 天然色素蜡笔的材料 | 第22-23页 |
1.4 油画棒的分类和材料 | 第23-26页 |
1.4.1 油溶性油画棒的材料 | 第23-25页 |
1.4.2 水性油画棒的材料 | 第25页 |
1.4.3 纳米颜料油画棒的材料 | 第25页 |
1.4.4 炫彩棒的材料 | 第25-26页 |
1.5 立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5.1 立题意义 | 第26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5.3 创新点 | 第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5页 |
第二章 蜡脂比对荧烷油画棒性能的影响 | 第35-51页 |
2.1 引言 | 第35-3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36页 |
2.2.2 实验步骤 | 第36-37页 |
2.2.3 热学性质的测试 | 第37页 |
2.2.4 褪色性能的测试 | 第37-38页 |
2.2.5 抗折载荷性能的测试 | 第38页 |
2.2.6 顺滑性能的测试 | 第3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8页 |
2.3.1 乳化蜡与代可可脂比例对荧烷油画棒热学性质的影响 | 第38-42页 |
2.3.2 乳化蜡与代可可脂比例对荧烷油画棒褪色性能的影响 | 第42-46页 |
2.3.3 乳化蜡与代可可脂比例对荧烷油画棒抗折载荷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2.3.4 乳化蜡与代可可脂比例对荧烷油画棒顺滑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2.4 小结 | 第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第三章 棕榈油占比对荧烷油画棒性能的影响 | 第51-67页 |
3.1 引言 | 第51-5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52页 |
3.2.2 实验步骤 | 第52-53页 |
3.2.3 热学性质的测试 | 第53页 |
3.2.4 褪色性能的测试 | 第53-54页 |
3.2.5 抗折载荷性能的测试 | 第54页 |
3.2.6 顺滑性能的测试 | 第5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4页 |
3.3.1 棕榈油占比对荧烷油画棒的热学性质的影响 | 第54-58页 |
3.3.2 棕榈油占比对荧烷油画棒褪色性能的影响 | 第58-62页 |
3.3.3 棕榈油占比对荧烷油画棒抗折载荷性能的影响 | 第62-63页 |
3.3.4 棕榈油占比对荧烷油画棒顺滑性能的影响 | 第63-64页 |
3.4 小结 | 第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第四章 滑石粉占比对荧烷油画棒性能的影响 | 第67-83页 |
4.1 引言 | 第67-6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8-70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68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68-69页 |
4.2.3 热学性质的测试 | 第69页 |
4.2.4 褪色性能的测试 | 第69-70页 |
4.2.5 抗折载荷性能的测试 | 第70页 |
4.2.6 顺滑性能的测试 | 第7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0-80页 |
4.3.1 滑石粉占比对荧烷油画棒的热学性质的影响 | 第70-74页 |
4.3.2 滑石粉占比对荧烷油画棒褪色性能的影响 | 第74-78页 |
4.3.3 滑石粉占比对荧烷油画棒抗折载荷性能的影响 | 第78-79页 |
4.3.4 滑石粉占比对荧烷油画棒顺滑性能的影响 | 第79-80页 |
4.4 小结 | 第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