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ABS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1章 绪论第7-2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8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8-10页
        1.2.1 ABS生产工艺介绍第8页
        1.2.2 ABS废水的来源第8-9页
        1.2.3 ABS废水的特点第9-10页
    1.3 ABS废水处理研究现状第10-18页
        1.3.1 物化法第10-11页
        1.3.2 生化法第11-12页
        1.3.3 物化-生化联用法第12-14页
        1.3.4 深度处理法第14-18页
    1.4 混凝剂研究现状第18-22页
        1.4.1 无机混凝剂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1.4.2 有机混凝剂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1.4.3 复合混凝剂的研究现状第21页
        1.4.4 生物混凝剂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1.5 ABS废水处理工程现状第22-27页
        1.5.1 ABS废水混凝-气浮、生化工程现状第22-23页
        1.5.2 ABS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现状第23-27页
    1.6 ABS废水排放标准第27-28页
    1.7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8-29页
第2章 ABS废水混凝小试研究第29-37页
    2.1 前言第29页
    2.2 混凝沉淀理论第29-31页
        2.2.1 混凝机理第29-30页
        2.2.2 混凝影响因素第30-31页
    2.3 试验仪器与测试方法第31-32页
        2.3.1 试验试剂及仪器第31页
        2.3.2 污水水质第31页
        2.3.3 试验方法第31-32页
        2.3.4 分析方法第32页
    2.4 PAC-PAM最佳投药量试验第32-33页
        2.4.1 PAC不同加药量的混凝试验第32页
        2.4.2 PAM不同加药量的混凝试验第32-33页
    2.5 PAFC-PAM最佳投药量试验第33-34页
        2.5.1 PAFC不同加药量的混凝试验第33-34页
        2.5.2 PAM不同加药量的混凝试验第34页
    2.6 废水PH值对COD和SS去除率的影响第34-35页
    2.7 温度对去除率的影响第35-36页
    2.8 废水溶解性COD的测定第36页
    2.9 结论第36-37页
第3章 ABS污水混凝反应的动态扩试第37-41页
    3.1 前言第37页
    3.2 混凝-溶气气浮设备构造及原理第37-38页
    3.3 中试混凝-压力溶气气浮装置和方法第38-39页
        3.3.1 混凝-压力溶气气浮装置第38页
        3.3.2 混凝-压力溶气气浮试验方法第38-39页
        3.3.3 分析方法第39页
    3.4 中试混凝-压力溶气气浮结果分析第39-40页
        3.4.1 不同搅拌转速的混凝试验第39页
        3.4.2 不同进水流量的混凝试验第39-40页
    3.5 结论第40-41页
第4章 ABS废水生化试验第41-48页
    4.1 ABS生化毒性试验第41-43页
        4.1.1 前言第41页
        4.1.2 试验仪器第41页
        4.1.3 试验方法及步骤第41-42页
        4.1.4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2-43页
        4.1.5 试验结论第43页
    4.2 ABS混凝后废水生化静态试验第43-46页
        4.2.1 前言第43页
        4.2.2 废水水质第43-44页
        4.2.3 试验设备第44页
        4.2.4 分析方法第44-45页
        4.2.5 试验方法及步骤第45页
        4.2.6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5-46页
        4.2.7 结论第46页
    4.3 ABS混凝后废水生化动态试验第46-48页
        4.3.1 前言第46-47页
        4.3.2 试验装置第47页
        4.3.3 试验方法及步骤第47页
        4.3.4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7-48页
第5章 ABS废水的深度处理研究第48-54页
    5.1 前言第48页
    5.2 深度处理工艺流程说明第48-49页
        5.2.1 曝气生物滤池第48页
        5.2.2 O_3催化氧化池第48页
        5.2.3 生物活性炭塔第48页
        5.2.4 O_3消毒池第48-49页
    5.3 试验装置第49-50页
        5.3.1 工艺流程图第49页
        5.3.2 工艺流程说明第49-50页
        5.3.3 中试装置图第50页
    5.4 试验材料第50-51页
        5.4.1 试验进水第50-51页
        5.4.2 填料第51页
    5.5 试验运行参数第51-52页
    5.6 试验操作第52页
    5.7 结果与讨论第52-53页
        5.7.1 水温第52页
        5.7.2 溶解氧第52页
        5.7.3 出水水质情况第52-53页
    5.8 结论第53-5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5页
    6.1 结论第54页
    6.2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工位气瓶缠绕自动挂纱机构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CuMnO2的水热法制备和掺杂及CuMnO2/TiO2复合光催化剂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