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4页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7-8页 |
1.1.1 中职物理课程改革的现状 | 第7页 |
1.1.2 目前中职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 | 第7-8页 |
1.2 问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1.2.1 问题研究的目的 | 第8页 |
1.2.2 中职物理教学与专业课整合的意义 | 第8-10页 |
1.3 整合问题研究的现状 | 第10-12页 |
1.3.1 国外有关整合的研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有关整合的研究 | 第11-12页 |
1.4 问题的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2章 整合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背景 | 第14-21页 |
2.1 整合研究的概念界定 | 第14页 |
2.2 整合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2.2.1 德国中职双元制教学理论 | 第14-15页 |
2.2.2 美国的STEM教育理论 | 第15-16页 |
2.3 整合研究的现实背景 | 第16-21页 |
2.3.1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 | 第17-18页 |
2.3.2 城市燃气输配与应用的专业建设 | 第18-19页 |
2.3.3 第二课堂的开发与建设 | 第19-21页 |
第3章 中职物理教学与专业课整合的研究设计 | 第21-34页 |
3.1 中职物理教学与专业课整合的调查 | 第21-26页 |
3.1.1 学生问卷调查及原因分析 | 第21-23页 |
3.1.2 教师问卷调查及原因分析 | 第23-26页 |
3.2 中职物理教学与专业课整合的课程设计 | 第26-28页 |
3.2.1 与机电专业课相关的教学内容研究 | 第26-27页 |
3.2.2 社会需要的整合研究 | 第27页 |
3.2.3 个人经验的整合研究 | 第27-28页 |
3.3 树立中职物理教学与专业课整合的五个原则 | 第28-29页 |
3.4 中职物理教学与专业课整合的三个教学模式设计 | 第29-34页 |
3.4.1 理实虚一体化教学模式 | 第30-31页 |
3.4.2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 第31-32页 |
3.4.3 第二课堂“自助餐”教学模式 | 第32-34页 |
第4章 中职物理教学与专业课整合的实践探索 | 第34-49页 |
4.1 电流电路与《电工基础》的整合实践探索 | 第34-39页 |
4.1.1 典型案例展示 | 第34-37页 |
4.1.2 学习评价和课堂学习反馈表 | 第37-39页 |
4.2 电磁学和气体压强与《燃气具检修》的整合实践探索 | 第39-41页 |
4.2.1 电磁学整合展示 | 第39-40页 |
4.2.2 气体压强整合展示 | 第40-41页 |
4.3 《身边的物理》与工科类专业整合的实践探索 | 第41-49页 |
4.3.1 典型案例展示 | 第42-44页 |
4.3.2 教学设计思路 | 第44-45页 |
4.3.3 学习评价和课堂学习反馈表 | 第45-47页 |
4.3.4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 第47-49页 |
第5章 总结和建议 | 第49-54页 |
5.1 中职物理教学与专业课整合的效果分析 | 第49-52页 |
5.1.1 学生五个明显的转变 | 第49-50页 |
5.1.2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 | 第50-51页 |
5.1.3 中职物理教学的三个改变 | 第51-52页 |
5.2 进一步探索中职物理教学与专业课整合的问题 | 第52-53页 |
5.3 结束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