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液压传动论文--液压元件论文--液压控制阀论文

滑阀间隙模型中单颗粒运动的可视化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1.1 液压系统污染第11-12页
        1.1.2 滑阀滞卡现象概述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滑阀滞卡的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2 固体颗粒运动特性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 论文主要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滑阀间隙中固体颗粒运移的研究方法第21-30页
    2.1 固体颗粒运移的理论研究第21-27页
        2.1.1 滑阀间隙中固体颗粒形貌分析第21-22页
        2.1.2 固体颗粒滞卡滑阀理论机制第22页
        2.1.3 固体颗粒在液相流场中的受力分析第22-25页
        2.1.4 滑阀间隙中固体颗粒受力简化第25-26页
        2.1.5 实验条件下固体颗粒受力简化第26-27页
    2.2 固体颗粒在间隙流场运移的数值研究方法第27-28页
        2.2.1 数值研究方法的选择第27-28页
        2.2.2 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简介第28页
        2.2.3 流固耦合模块介绍第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3章 滑阀间隙放大模型中单固体颗粒运移的数值模拟第30-47页
    3.1 放大模型的建立及计算条件设置第30-34页
        3.1.1 建立放大模型的必要性第30-31页
        3.1.2 滑阀间隙结构原型的简化第31-32页
        3.1.3 放大模型的建立第32页
        3.1.4 网格划分第32-33页
        3.1.5 计算条件的设置第33-34页
    3.2 放大模型间隙流域中单颗粒运动的计算结果及分析第34-38页
        3.2.1 单个敏感固体颗粒的运动特性第34-36页
        3.2.2 不同间隙高度对颗粒运动特性的影响第36-38页
    3.3 放大模型均压槽中颗粒运动的计算结果及分析第38-46页
        3.3.1 矩形均压槽中单个颗粒的运动特性第38-40页
        3.3.2 不同大小均压槽的计算结果及分析第40-43页
        3.3.3 不同形状均压槽的计算结果及分析第43-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滑阀间隙模型中单固体颗粒运移的可视化实验研究第47-63页
    4.1 实验台搭建第47-52页
        4.1.1 基本思路第47页
        4.1.2 可视化实验模型的研制第47-48页
        4.1.3 液相介质的选择第48页
        4.1.4 固体颗粒的制备第48-49页
        4.1.5 实验原理第49-50页
        4.1.6 实验台设计第50-51页
        4.1.7 图像采集系统第51页
        4.1.8 实验参数第51页
        4.1.9 实验台介绍第51-52页
    4.2 放大模型间隙流域中单颗粒运动的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2-55页
        4.2.1 单个敏感固体颗粒的运动特性第53-54页
        4.2.2 不同间隙高度对颗粒运动特性的影响第54-55页
    4.3 放大模型均压槽中颗粒运动的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5-62页
        4.3.1 矩形均压槽中单个颗粒的运动特性第55-56页
        4.3.2 不同大小均压槽的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6-58页
        4.3.3 不同形状均压槽的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8-59页
        4.3.4 多个颗粒的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9-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1 总结第63-64页
    2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致谢第69-70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0-71页
附录B 专利申请情况第71-72页
附录C 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与实践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液压滑阀模型污染滞卡力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摩擦副界面微造型序列干气密封稳态流场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