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39页 |
1.1 银缕梅分类地位、保护现状及研究进展概述 | 第13-20页 |
1.1.1 银缕梅分类地位 | 第13-16页 |
1.1.2 银缕梅保护现状 | 第16-17页 |
1.1.3 银缕梅研究进展概述 | 第17-20页 |
1.2 同质园实验的原理及研究概述 | 第20-25页 |
1.2.1 构建同质园的原理和目的 | 第20页 |
1.2.2 同质园实验的目的和应用 | 第20-22页 |
1.2.3 同质园实验的现存问题和解决方法 | 第22-24页 |
1.2.4 同质园实验在基因组学时代的应用 | 第24-25页 |
1.3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25-2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3.2 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1.3.3 研究意义 | 第27页 |
1.4 无参转录组mRNA测序分析 | 第27-34页 |
1.4.1 测序流程 | 第27-30页 |
1.4.2 序列分析 | 第30-34页 |
1.5 CIELab色彩空间及叶色的测度 | 第34-39页 |
1.5.1 CIELab色彩空间模型及其应用 | 第34-35页 |
1.5.2 叶片呈色的影响因素 | 第35-39页 |
第二章 种源地及同质园设计 | 第39-45页 |
2.1 野外调查和采样方法 | 第39-43页 |
2.2 同质园实验设计 | 第43-45页 |
2.2.1 同质园选址 | 第43页 |
2.2.2 实验设计 | 第43-45页 |
第三章 表型及功能性状的测定 | 第45-71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5-48页 |
3.1.1 植物材料及观察情况 | 第45-47页 |
3.1.2 实验试剂和仪器及其来源 | 第47-4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8-58页 |
3.2.1 生长量及叶形态特征 | 第48-50页 |
3.2.2 元素含量及色素含量 | 第50-51页 |
3.2.3 光合作用能力的测定和光合色素的定量分析 | 第51-55页 |
3.2.4 总RNA的提取 | 第55-57页 |
3.2.5 无参mRNA测序分析 | 第57-58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58-71页 |
3.3.1 生长量及叶形态特征 | 第58-63页 |
3.3.2 元素含量及色素含量 | 第63-64页 |
3.3.3 光合能力和光合色素的定量分析 | 第64-71页 |
第四章 无参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筛选 | 第71-77页 |
4.1 样品组的确定及转录组测序 | 第71-73页 |
4.2 四色叶片差异基因(DEGs)的筛选 | 第73-77页 |
4.2.1 Gene Ontology分析显著DEGs | 第75-76页 |
4.2.2 关键DEGs的KEGG通路分析 | 第76-7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7-82页 |
5.1 生长量、形态特征及元素含量 | 第77-78页 |
5.2 光合能力和光合色素的定量分析 | 第78-81页 |
5.3 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 | 第81-8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5页 |
6.1 总结 | 第82-83页 |
6.2 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附录 | 第90-106页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