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篇 文献回顾 | 第14-26页 |
1 巨噬细胞的活化及其肿瘤杀伤活性 | 第14-15页 |
·细菌的细胞壁成分 | 第14-15页 |
·细胞因子 | 第15页 |
2 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的方式 | 第15-16页 |
·巨噬细胞通过接触杀伤肿瘤细胞 | 第15-16页 |
·巨噬细胞通过分泌杀伤性效应分子杀伤肿瘤细胞 | 第16页 |
·巨噬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参与体内免疫反应 | 第16页 |
3 巨噬细胞接触杀伤机制的研究 | 第16-18页 |
·巨噬细胞杀伤肿瘤活性机制的研究历程 | 第17-18页 |
·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过程中存在新的效应分子 | 第18页 |
4 新蛋白的研究策略 | 第18-20页 |
·生物信息学 | 第18-19页 |
·序列比对 | 第19页 |
·蛋白质结构比对和功能预测 | 第19页 |
·基因结构的药物设计 | 第19页 |
·研究蛋白质功能的新方法 | 第19-20页 |
·化学交联结合质谱分析法 | 第20页 |
·Bottom-up | 第20页 |
·Top-down | 第20页 |
·多种方法结合所衍生的新方法 | 第20页 |
5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0-26页 |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 | 第20-21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1-25页 |
·待研究蛋白NMAAP1 | 第21-24页 |
·待研究蛋白Trim59 | 第24-25页 |
·本研究的研究意义及创新 | 第25-26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26-84页 |
第1章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8-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对前期结果进行排查 | 第28页 |
·蛋白的基本信息查询 | 第28页 |
·跨膜预测 | 第28-29页 |
·蛋白潜在功能预测 | 第29页 |
·稀有密码子预测 | 第29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29-39页 |
·讨论 | 第39-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2章 基因克隆、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免疫组化 | 第44-6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54页 |
·材料 | 第44-46页 |
·BCG 活化巨噬细胞总RNA 的提取 | 第46页 |
·基因克隆 | 第46-51页 |
·目的蛋白的原核表达 | 第51页 |
·目的蛋白的纯化 | 第51页 |
·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及效价检测 | 第51-52页 |
·SDS-PAGE 及western-blotting | 第52-53页 |
·免疫组化 | 第53-54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54-65页 |
·讨论 | 第65-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3章 蛋白功能的检测 | 第68-8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8-73页 |
·材料 | 第68页 |
·抗体封闭后对巨噬细胞细胞毒的影响 | 第68-69页 |
·Trim59 全长基因的克隆 | 第69-70页 |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0-71页 |
·细胞转染及阳性克隆筛选 | 第71-72页 |
·稳定转染细胞株的鉴定 | 第72页 |
·细胞毒实验 | 第72-73页 |
·中性红吞噬实验 | 第73页 |
·RT-PCR 检测NMAAP1 和Trim59 随时间的表达变化 | 第73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73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73-80页 |
·讨论 | 第80-82页 |
·小结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6页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