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道德与科学技术论文

人工智能发展的伦理审视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导言第11-17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第16-17页
        1.4.1 研究的创新点第16页
        1.4.2 研究的难点第16-17页
第二章 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及其影响第17-25页
    2.1 人工智能的概述第17-19页
        2.1.1 人工智能分类第17-18页
        2.1.2 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次重要阶段第18-19页
    2.2 人工智能主要应用领域第19-22页
        2.2.1 模式识别第19-20页
        2.2.2 专家系统第20页
        2.2.3 机器翻译第20-21页
        2.2.4 智能控制第21页
        2.2.5 深度学习第21-22页
    2.3 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主要影响第22-25页
        2.3.1 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社会劳动就业结构变革第22-23页
        2.3.2 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产业技术变革第23页
        2.3.3 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政治理念和现代政治革新第23-24页
        2.3.4 人工智能的发展冲击着人们的道德文化第24-25页
第三章 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研究理论依据第25-34页
    3.1 功利主义伦理理论第25-27页
        3.1.1 功利主义伦理学第25-26页
        3.1.2 功利主义伦理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应用第26-27页
    3.2 康德义务论伦理理论第27-29页
        3.2.1 康德义务论伦理第27-28页
        3.2.2 康德义务论伦理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应用第28-29页
    3.3 中国和谐伦理理论第29-31页
        3.3.1 中国和谐伦理理论第29-30页
        3.3.2 中国和谐伦理理论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应用第30-31页
    3.4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理论第31-34页
        3.4.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31页
        3.4.2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存在一种辩证关系第31-32页
        3.4.3 科学技术一种革命性力量第32页
        3.4.4 警视科学技术异化问题第32-34页
第四章 人工智能发展的伦理问题第34-46页
    4.1 人工智能伦理问题表征第34-38页
        4.1.1 人工智能应用中的不公平性问题第34-35页
        4.1.2 人工智能主体道德责任缺失第35页
        4.1.3 人工智能使用主体的情感异化第35-36页
        4.1.4 人工智能的安全隐患第36-37页
        4.1.5 人工智能隐私泄露问题第37页
        4.1.6 人工智能的信任危机第37-38页
    4.2 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成因第38-46页
        4.2.1 人工智能发展的缓慢性第38-41页
        4.2.2 新型伦理道德规范不完善第41-42页
        4.2.3 公众道德文化素养不足第42-43页
        4.2.4 公众对人工智能认知误解第43-44页
        4.2.5 社会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第44-46页
第五章 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建设第46-55页
    5.1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嵌入伦理道德意识第46-48页
        5.1.1 人工智能价值观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第46-47页
        5.1.2 建设开放共享型人工智能平台第47-48页
    5.2 建设伦理道德价值引导第48-50页
        5.2.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核心的发展理念第48-49页
        5.2.2 坚持以中国和谐伦理理论为指导的发展方向第49-50页
    5.3 培养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文环境第50-52页
        5.3.1 多渠道多模式培养高素质人工智能人才第51页
        5.3.2 提升公众人工智能认知水平第51-52页
    5.4 完善监督机制和法律制度第52-55页
        5.4.1 完善人工智能产品标准化建设和监督管理体制第52-53页
        5.4.2 完善补充人工智能相关法律制度第53-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中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