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域和空域相关性的HEVC快速自适应样点补偿技术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3-14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4-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6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1.2.1 视频压缩标准的发展 | 第20-22页 |
1.2.2 环路滤波的发展及研究热点 | 第22-24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 第24页 |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24-26页 |
第二章 HEVC视频编码标准 | 第26-44页 |
2.1 HEVC视频压缩的基本原理 | 第26-28页 |
2.1.1 HEVC的基本框架 | 第26-27页 |
2.1.2 HEVC的多层编码结构 | 第27-28页 |
2.2 HEVC的四叉树编码结构 | 第28-30页 |
2.2.1 编码单元CTU | 第28页 |
2.2.2 编码单元CU | 第28-29页 |
2.2.3 预测单元PU | 第29-30页 |
2.2.4 变换单元TU | 第30页 |
2.3 HEVC编码模块框架 | 第30-36页 |
2.3.1 码率控制模块 | 第31-32页 |
2.3.2 帧内预测模块 | 第32-33页 |
2.3.3 帧间预测模块 | 第33-34页 |
2.3.4 变换量化模块 | 第34-35页 |
2.3.5 熵编码模块 | 第35页 |
2.3.6 环路滤波模块 | 第35-36页 |
2.4 率失真代价理论 | 第36-37页 |
2.5 HM和x265介绍 | 第37-40页 |
2.5.1 HM的安装配置及使用 | 第38-39页 |
2.5.2 x265的安装配置及使用 | 第39-40页 |
2.6 编码性能评价标准及测试环境 | 第40-43页 |
2.6.1 编码性能评价标准 | 第40-41页 |
2.6.2 测试序列 | 第41-42页 |
2.6.3 测试环境 | 第42-4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基于帧内预测的EO模式快速选择算法 | 第44-58页 |
3.1 SAO的计算时间分析 | 第44-50页 |
3.1.1 样点统计收集 | 第45-47页 |
3.1.2 补偿模式选择 | 第47-48页 |
3.1.3 样点补偿 | 第48-49页 |
3.1.4 计算时间统计 | 第49-50页 |
3.2 帧内预测方向模式与EO关系 | 第50-53页 |
3.2.1 帧内预测与EO补偿模式 | 第51-52页 |
3.2.2 映射的准确性统计分析 | 第52-53页 |
3.3 EO补偿模式快速选择算法 | 第53-56页 |
3.3.1 EO模式快速决策 | 第54页 |
3.3.2 算法性能分析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基于时域和空域相关性的EO模式决策算法 | 第58-70页 |
4.1 基于时域相关性的EO模式选择算法 | 第58-63页 |
4.1.1 SAO的运算单元CTU | 第58-59页 |
4.1.2 相邻帧最佳匹配CTU寻找 | 第59-60页 |
4.1.3 相邻帧EO模式排除算法 | 第60页 |
4.1.4 算法性能评估与实验结果 | 第60-63页 |
4.2 基于空域相关性的EO模式选择算法 | 第63-69页 |
4.2.1 帧内预测像素统计 | 第63-64页 |
4.2.2 EO模式与帧内方向映射 | 第64-65页 |
4.2.3 快速模式排除算法 | 第65-66页 |
4.2.4 算法性能评价 | 第66-6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结合时域和空域相关性的快速SAO算法 | 第70-80页 |
5.1 帧内预测最终映射方式 | 第70-72页 |
5.2 快速SAO算法流程 | 第72-74页 |
5.3 算法性能评价 | 第74-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