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1.2.1 双频功分器的发展现状 | 第9-15页 |
1.2.2 双面平行带线结构的威尔金森功分器 | 第15-16页 |
1.2.3 柔性威尔金森功分器 | 第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功分器的基本原理 | 第18-28页 |
2.1 概述 | 第18页 |
2.2 三端口网络性质分析 | 第18-20页 |
2.3 功分器的基本类型 | 第20-22页 |
2.4 Wilkinson功分器的奇偶模电路分析法 | 第22-25页 |
2.5 Wilkinson功分器的设计参数分析 | 第25-26页 |
2.6 Wilkinson功分器的技术指标 | 第26-2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加载分支线结构的双频功分器设计 | 第28-37页 |
3.1 新型双频功分器设计的简介 | 第28页 |
3.2 新型双频功分器设计的工作原理 | 第28-31页 |
3.2.1 偶模分析 | 第29-30页 |
3.2.2 奇模分析 | 第30-31页 |
3.2.3 双频分析 | 第31页 |
3.3 新型双频功分器设计建模与仿真 | 第31-33页 |
3.4 新型双频功分器设计加工与测试 | 第33-35页 |
3.5 新型双频功分器设计测试结果误差分析 | 第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一种带有传输零特性的双频功分器设计 | 第37-44页 |
4.1 带有传输零特性的双频功分器的简介 | 第37-38页 |
4.2 新型双频功分器设计的工作原理 | 第38-39页 |
4.2.1 传输零点 | 第38-39页 |
4.3 带有传输零特性的双频功分器建模与仿真 | 第39-41页 |
4.4 带有传输零特性的双频功分器加工与测试 | 第41-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单频Wilkinson功分器设计 | 第44-62页 |
5.1 双面平行带线结构的功分器设计 | 第44-50页 |
5.1.1 双面平行带线结构的功分器的简介 | 第44页 |
5.1.2 双面平行带线结构的简介 | 第44-46页 |
5.1.3 双面平行带线结构的功分器建模与仿真 | 第46-48页 |
5.1.4 双面平行带线结构的功分器加工与测试 | 第48-49页 |
5.1.5 平行带线结构的功分器测试结果误差分析 | 第49-50页 |
5.2 基于LCP-DGS柔性功分器设计 | 第50-61页 |
5.2.1 柔性功分器的简介 | 第50页 |
5.2.2 DGS的简介 | 第50-55页 |
5.2.3 柔性功分器建模与仿真 | 第55-57页 |
5.2.4 柔性功分器加工与测试 | 第57-60页 |
5.2.5 柔性功分器测试结果误差分析 | 第60-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2 本文工作的后续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