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6-26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8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8-21页 | 
| 1.2.1 可逆信息隐藏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1.2.2 可逆信息隐藏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1-23页 |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3-26页 | 
| 第2章 可逆信息隐藏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框架 | 第26-30页 | 
| 2.1 可逆信息隐藏率失真界 | 第26页 | 
| 2.2 可逆信息隐藏最优编码 | 第26-28页 | 
| 2.3 可逆信息隐藏一般实现框架 | 第28-2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非一致失真度量下可逆信息隐藏理论模型 | 第30-42页 | 
| 3.1 引言 | 第30-32页 | 
| 3.2 非一致失真度量下的可逆信息隐藏率失真界 | 第32-33页 | 
| 3.3 非一致失真度量下的可逆信息隐藏率失真界求解 | 第33-36页 | 
| 3.3.1 构建复合载体序列 | 第33-34页 | 
| 3.3.2 构建复合失真度量 | 第34-36页 | 
| 3.3.3 算法实现步骤 | 第36页 | 
| 3.4 最优性证明 | 第36-3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 第4章 非一致失真度量下彩色图像可逆信息隐藏 | 第42-62页 | 
| 4.1 引言 | 第42-43页 | 
| 4.2 最小化视觉失真的彩色图像可逆隐藏 | 第43-47页 | 
| 4.2.1 算法实现 | 第43-46页 | 
| 4.2.2 实验结果 | 第46-47页 | 
| 4.3 保持灰度图不变的彩色图像可逆隐藏 | 第47-60页 | 
| 4.3.1 算法概述 | 第47-48页 | 
| 4.3.2 基于灰度图的多项式预测 | 第48-50页 | 
| 4.3.3 基于灰度图的载体像素选择 | 第50-52页 | 
| 4.3.4 递归嵌入算法 | 第52-54页 | 
| 4.3.5 递归提取算法 | 第54-56页 | 
| 4.3.6 实验结果 | 第56-6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5章 基于非一致度量可逆信息隐藏的隐蔽存储 | 第62-94页 | 
| 5.1 引言 | 第62-65页 | 
| 5.2 基于非一致度量模型的可逆隐写算法 | 第65-68页 | 
| 5.2.1 算法实现 | 第65-67页 | 
| 5.2.2 实验结果 | 第67-68页 | 
| 5.3 可逆视觉变换算法 | 第68-93页 | 
| 5.3.1 基于灰度图的可逆视觉变换 | 第69-81页 | 
| 5.3.2 基于彩色图的可逆视觉变换 | 第81-93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第6章 基于非一致度量可逆信息隐藏的可逆图像处理 | 第94-106页 | 
| 6.1 前言 | 第94-95页 | 
| 6.2 可逆图像增强算法 | 第95-101页 | 
| 6.2.1 转移概率矩阵 | 第95-97页 | 
| 6.2.2 实现可逆所需的辅助信息 | 第97-98页 | 
| 6.2.3 算法实现步骤 | 第98页 | 
| 6.2.4 实验结果 | 第98-101页 | 
| 6.3 可逆局部处理算法 | 第101-102页 | 
| 6.4 可逆对抗样本算法 | 第102-104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6-110页 | 
| 7.1 工作总结 | 第106-107页 | 
| 7.2 未来展望 | 第107-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18页 | 
| 致谢 | 第118-120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0-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