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天线论文--天线:按用途分论文

卫星通信及导航系统的圆极化天线及其阵列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符号对照表第17-19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9-24页
第一章 绪论第24-4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24页
    1.2 相关概念第24-29页
        1.2.1 卫星通信第24-26页
        1.2.2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26-27页
        1.2.3 卫星通信以及导航天线第27-29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9-39页
        1.3.1 终端天线的发展现状第29-37页
        1.3.2 星载天线的发展现状第37-39页
    1.4 论文内容结构安排第39-42页
第二章 基础理论概述第42-52页
    2.1 天线基本参数的定义第42-47页
        2.1.1 天线带宽第42页
        2.1.2 天线的辐射方向图第42-43页
        2.1.3 天线的极化第43-45页
        2.1.4 天线的效率与增益第45-46页
        2.1.5 天线的波束宽度第46-47页
    2.2 遗传算法第47-49页
        2.2.1 遗传算法的简介第47页
        2.2.2 遗传算法的基本过程第47-49页
    2.3 粒子群算法的简介第49-52页
        2.3.1 粒子群算法的简介第49页
        2.3.2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过程第49-52页
第三章 复合圆极化天线的研究第52-90页
    3.1 引言第52-53页
    3.2 UHF双频复合圆极化天线第53-67页
        3.2.1 天线设计目标第53页
        3.2.2 天线形式的选择第53-56页
        3.2.3 四臂螺旋天线(QHA)的设计原理第56-57页
        3.2.4 UHF双频复合圆极化天线的仿真第57-67页
    3.3 S卫通及北斗L频段复合天线第67-77页
        3.3.1 天线设计目标第67页
        3.3.2 S卫通及北斗L频段复合天线结构第67-68页
        3.3.3 馈电网络的设计第68-71页
        3.3.4 S卫通及北斗L频段复合天线的仿真第71-77页
    3.4 海事卫通及北斗S/B3的复合天线第77-84页
        3.4.1 天线设计目标第77页
        3.4.2 海事卫通及北斗S/B3复合天线结构第77-78页
        3.4.3 宽带馈电巴伦的设计第78-79页
        3.4.4 平面螺旋天线的仿真设计第79-84页
    3.5 复合圆极化天线的测量第84-88页
    3.6 小结第88-90页
第四章 导航系统终端天线的研究第90-118页
    4.1 引言第90页
    4.2 基于倾斜式对称振子的宽波束圆极化天线的研究第90-99页
        4.2.1 天线的基本结构以及宽波束实现原理第91-93页
        4.2.2 紧凑型馈电网络的设计第93-95页
        4.2.3 天线的结构参数对电性能的影响第95-96页
        4.2.4 天线的仿真及实物测试结果第96-99页
    4.3 分布式宽带高效率低剖面圆极化天线第99-106页
        4.3.1 天线的基本结构第100-101页
        4.3.2 串馈网络的设计及仿真第101-102页
        4.3.3 天线的设计仿真及结构参数对电性能的影响第102-104页
        4.3.4 天线的仿真及实物测试结果第104-106页
    4.4 基于电磁耦合馈电的小型化导航天线第106-117页
        4.4.1 天线的基本结构第106-109页
        4.4.2 等效传输线电路模型第109-110页
        4.4.3 天线的设计过程第110-112页
        4.4.4 天线的结构参数对电性能的影响第112-113页
        4.4.5 天线仿真及实测结果第113-117页
    4.5 小结第117-118页
第五章 基于电磁耦合馈电的宽带圆极化天线及其阵列的研究第118-146页
    5.1 引言第118页
    5.2 电磁耦合馈电的宽带圆极化天线及其阵列的研究第118-133页
        5.2.1 天线设计目标第118-119页
        5.2.2 天线形式选择第119页
        5.2.3 天线基本结构第119-120页
        5.2.4 天线单元的设计仿真以及结构参数对电性能的影响第120-123页
        5.2.5 天线阵列的布局第123-126页
        5.2.6 宽带功分器的设计第126-131页
        5.2.7 天线的仿真及测试结果分析第131-133页
    5.3 基于环形反射腔体的宽带圆极化天线及其阵列的设计第133-144页
        5.3.1 天线设计目标第133页
        5.3.2 宽带高增益圆极化天线单元的基本结构第133-135页
        5.3.3 天线单元的设计仿真第135-140页
        5.3.4 基于环形反射腔体的宽带圆极化阵列的仿真及测试结果分析第140-144页
    5.4 小结第144-146页
第六章 卫星导航系统中星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的研究第146-178页
    6.1 引言第146-148页
    6.2 天线单元的仿真与设计第148-152页
    6.3 阵列综合第152-161页
        6.3.1 直线阵的理论第152-153页
        6.3.2 遗传及粒子群混合算法第153-154页
        6.3.3 目标函数的构造第154-156页
        6.3.4 适应度函数的构造第156-157页
        6.3.5 算法的实现第157-161页
    6.4 宽带移相网络的实现第161-175页
        6.4.1 宽带功分器的布局及构成第161-163页
        6.4.2 不等功分威尔金森功分器的设计原理第163-166页
        6.4.3 宽带移相器的设计第166-172页
        6.4.4 宽带移相馈电网络的仿真及实测第172-175页
    6.5 阵列天线样机的测试第175-176页
    6.6 小结第176-17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78-180页
    7.1 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第178-179页
    7.2 进一步研究和展望第179-180页
参考文献第180-190页
致谢第190-192页
作者简介第192-194页

论文共1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重构高分辨距离像的雷达目标识别研究
下一篇:星载全方位SAR目标三维重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