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再生路面论文

寒冷季冻区废旧沥青路面热再生室内试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废旧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研究进展第12-14页
        1.3.1 国外废旧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研究进展第12-13页
        1.3.2 国内废旧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3 国内外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研究现状对比分析第14页
    1.4 废旧沥青路面再生方法比较第14-15页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5-16页
    1.6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2章 寒冷季冻区废旧沥青路面气候分区及性能评价第17-26页
    2.1 自然环境状况第17-18页
    2.2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及技术要求第18-19页
        2.2.1 高温分区及高温稳定性技术要求第18页
        2.2.2 低温分区及低温抗裂性技术要求第18-19页
        2.2.3 雨量分区及水稳定性技术要求第19页
    2.3 沥青路面季节性冻土分区及技术要求第19-20页
        2.3.1 季节性冻土分区及低温抗裂性技术要求第19-20页
        2.3.2 季节性冻土分区及抗冻性技术要求第20页
    2.4 沥青标号的确定第20-21页
        2.4.1 气候分区的沥青标号技术要求第21页
        2.4.2 季节性冻土区的沥青标号技术要求第21页
    2.5 寒冷季冻区废旧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第21-25页
        2.5.1 沥青含量试验及分析第21-23页
        2.5.2 废旧沥青的三大指标试验及分析第23页
        2.5.3 旧集料级配的性能评价第23-25页
    2.6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基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再生及性能评价第26-34页
    3.1 沥青老化机理分析第26页
    3.2 沥青再生机理分析第26-27页
    3.3 沥青再生方法的选择第27-30页
        3.3.1 高标号沥青再生方法第27页
        3.3.2 再生剂再生方法第27-30页
    3.4 再生沥青的性能评价第30-33页
        3.4.1 沥青三大指标第30页
        3.4.2 沥青路用性能指标第30-32页
        3.4.3 再生沥青的路用性能评价第32-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再生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组成设计及评价第34-48页
    4.1 再生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合成方法第34-35页
        4.1.1 数解法第34-35页
        4.1.2 图解法第35页
    4.2 再生沥青混合料矿料组成设计第35-37页
        4.2.1 再生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合成原理第35-36页
        4.2.2 旧集料和新集料的通过率第36-37页
    4.3 不同旧料掺量的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合成第37-41页
        4.3.1 普通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合成第37-38页
        4.3.2 20 %旧料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合成第38-39页
        4.3.3 30 %旧料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合成第39页
        4.3.4 40 %旧料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合成第39-40页
        4.3.5 50 %旧料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合成第40-41页
    4.4 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性能评价第41-46页
        4.4.1 最大密度曲线对各合成级配的评价第42-44页
        4.4.2 贝雷法对各合成级配的评价第44-46页
    4.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5章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第48-61页
    5.1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第48-49页
        5.1.1 再生沥青旧料的制备方法第48页
        5.1.2 加热温度的确定第48-49页
        5.1.3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第49页
    5.2 矿料密度指标的确定第49-51页
        5.2.1 矿料毛体积相对密度的测定第49-50页
        5.2.2 矿料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第50-51页
        5.2.3 沥青混合料毛体积密度第51页
    5.3 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第51页
        5.3.1 空隙率VV第51页
        5.3.2 间隙率VMA第51页
        5.3.3 饱和度VFA第51页
    5.4 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第51-59页
        5.4.1 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第52-53页
        5.4.2 20 %旧料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第53-55页
        5.4.3 30 %旧料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第55-56页
        5.4.4 40 %旧料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第56-58页
        5.4.5 50 %旧料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第58-59页
    5.5 旧料掺量对各添加剂掺入量的影响第59-60页
        5.5.1 旧料掺量对最佳沥青用量的影响第60页
        5.5.2 旧料掺入量对各添加剂的影响第60页
    5.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6章 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及效益分析第61-80页
    6.1 路用性能及抗冻性能指标第61-63页
        6.1.1 路用性能指标第61-62页
        6.1.2 抗冻性能指标第62-63页
    6.2 再生剂对废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分析第63-64页
        6.2.1 再生剂对废旧沥青路面再生的可行性分析第63-64页
        6.2.2 再生剂掺量的设计第64页
        6.2.3 再生剂对废旧沥青路面的再生方法第64页
    6.3 再生剂对废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抗冻性能的影响第64-69页
        6.3.1 再生剂对废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的影响第64-65页
        6.3.2 再生剂对废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第65-66页
        6.3.3 再生剂对废旧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第66-67页
        6.3.4 再生剂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抗冻性能的影响第67-69页
    6.4 再生剂对废旧沥青路面的再生机理分析第69-70页
    6.5 旧料掺量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抗冻性能的影响第70-76页
        6.5.1 旧料掺量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第70-71页
        6.5.2 旧料掺量对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第71-72页
        6.5.3 旧料掺量对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影响第72-74页
        6.5.4 旧料掺量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抗冻性的影响第74-76页
    6.6 旧料掺量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分析第76-77页
    6.7 再生沥青混合料效益分析第77-78页
        6.7.1 再生沥青混合料经济效益分析第77-78页
        6.7.2 再生沥青混合料环保效益分析第78页
    6.8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结论及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泥与土凝岩固化剂改良公路路基土体的收缩性能研究
下一篇:隧道含泥质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机理与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