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 一、论文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二、论文结构安排 | 第18页 |
| 三、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融资效率的理论分析 | 第19-23页 |
| 第一节 效率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 一、效率的范式分析 | 第20页 |
| 二、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20-21页 |
| 第二节 融资效率理论 | 第21-23页 |
| 一、融资效率的提出 | 第21-22页 |
| 二、融资效率的争议 | 第22-23页 |
| 三、融资效率的评价 | 第23页 |
| 第三章 企业融资效率模型的构建 | 第23-33页 |
| 第一节 融资效率度量模型的构建 | 第23-31页 |
| 一、融资效率度量模型的选择 | 第24-26页 |
| 二、融资效率指标的选取 | 第26-28页 |
| 三、样本的选择与数据处理 | 第28页 |
| 四、融资效率模型的构建 | 第28-31页 |
| 第二节 融资效率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 第31-33页 |
| 一、融资效率影响因素模型的选择 | 第31-32页 |
| 二、影响融资效率变量的选取 | 第32页 |
| 三、融资效率度量模型的构建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企业融资效率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3-49页 |
| 第一节 三阶段DEA模型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3-46页 |
| 一、不同地区的企业融资效率 | 第37-40页 |
| 二、不同行业的企业融资效率 | 第40-43页 |
| 三、不同层次的企业融资效率 | 第43-44页 |
| 四、不同转让方式的企业融资效率 | 第44-46页 |
| 第二节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6-47页 |
| 一、第一阶段DEA-Malmquist指数分析 | 第46-47页 |
| 二、第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分析 | 第47页 |
| 第三节 Tobit模型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 一、资产总额对融资效率的影响 | 第48页 |
| 二、流动比率对融资效率的影响 | 第48页 |
| 三、资产负债率对融资效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四、总资产周转率对融资效率的影响 | 第49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9-55页 |
| 第一节 结论 | 第49-51页 |
| 一、微观层面 | 第50页 |
| 二、宏观层面 | 第50-51页 |
| 第二节 建议 | 第51-55页 |
| 一、调整企业融资结构 | 第51-52页 |
| 二、合理制定融资和用资决策 | 第52-53页 |
| 三、完善新三板融资机制 | 第53页 |
| 四、提高股权质押规范性 | 第53-54页 |
| 五、优化分层制度 | 第54页 |
| 六、加大政府扶持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