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导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4 国内外农业供给侧改革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5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 第12-13页 |
1.6 研究路径 | 第13页 |
1.7 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页 |
2.2 相关理论概述:萨伊定律、新供给学派理论、新供给经济周期理论 | 第15-17页 |
2.3 分析结论 | 第17-19页 |
3 昆明市农业供给侧结构现状分析 | 第19-26页 |
3.1 产业结构总体变动不大,以农牧业为主 | 第19-20页 |
3.2 农产品结构趋向稳定,产量保持增长势头 | 第20-21页 |
3.3 生产经营组织不断分化,新型经营组织不断涌现 | 第21-22页 |
3.4 经营方式适度规模化,农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 第22-24页 |
3.5 农村二三产业初见成效,发展势头良好 | 第24-26页 |
4 昆明市农业供给侧结构存在问题分析 | 第26-30页 |
4.1 农业发展要素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 第26页 |
4.2 农产品供求结构错位 | 第26-27页 |
4.3 农业生产成本过高 | 第27页 |
4.4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仍是最大“短板” | 第27页 |
4.5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育迟缓 | 第27-28页 |
4.6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是硬伤 | 第28页 |
4.7 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低 | 第28-30页 |
5 昆明市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的形势分析 | 第30-36页 |
5.1 主要机遇 | 第30-33页 |
5.1.1 国家、省、市战略部署,为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新希望 | 第30页 |
5.1.2 区位交通优势提升,为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启了窗口期 | 第30页 |
5.1.3 城镇化步伐加快,为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 第30-31页 |
5.1.4 绿色消费需求升级,为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动力 | 第31-32页 |
5.1.5 农产品营销渠道多样化,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新动能 | 第32页 |
5.1.6 农产品交流平台助推作用凸显,为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 第32-33页 |
5.2 主要挑战 | 第33-36页 |
5.2.1 产业同质化趋势明显,重点产业培育难度大 | 第33页 |
5.2.2 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矛盾加剧,优质农特产品产业化经营不足 | 第33-34页 |
5.2.3 传统生产方式成为降本增效的瓶颈 | 第34页 |
5.2.4 人口老龄化、乡村城市化社会带来谁来种地的新问题 | 第34页 |
5.2.5 资源环境和发展空间约束日渐加大 | 第34页 |
5.2.6 昆明外向型农业发展缓慢 | 第34-36页 |
6 国内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和启示 | 第36-40页 |
6.1 国内部分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 | 第36-37页 |
6.1.1 衢江样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放心农产品为目标 | 第36-37页 |
6.1.2 武都经验——借力“互联网+”发展特色农产品 | 第37页 |
6.2 国外部分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 | 第37-40页 |
6.2.1 美国的精准农业模式 | 第37-38页 |
6.2.2 澳大利亚的绿色农业模式 | 第38页 |
6.2.3 印度的“三色革命”农业模式 | 第38-40页 |
7 昆明市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 第40-46页 |
7.1 昆明市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的重点任务 | 第40-43页 |
7.1.1 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结构 | 第40-41页 |
7.1.2 降低农业发展成本 | 第41页 |
7.1.3 加快补齐农业发展“短板” | 第41-42页 |
7.1.4 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 第42页 |
7.1.5 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 | 第42页 |
7.1.6 增强科技对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的支撑 | 第42-43页 |
7.1.7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第43页 |
7.1.8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 第43页 |
7.2 昆明市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措施 | 第43-46页 |
7.2.1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 第43-44页 |
7.2.2 健全农业支持保护长效机制 | 第44页 |
7.2.3 建立完善涉农项目财政资金整合机制 | 第44页 |
7.2.4 推进农业金融扶持机制改革 | 第44-45页 |
7.2.5 构建农业创业创新机制 | 第45页 |
7.2.6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改革 | 第45页 |
7.2.7 建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组织机制 | 第45-46页 |
8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