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沥青及其混合料流变性能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1 针入度测试 | 第13页 |
1.2.2 粘度测试 | 第13-14页 |
1.2.3 动态力学测试 | 第14-15页 |
1.3 沥青及其混合料流变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材料流变特性测试与模拟预测分析仪 | 第17-19页 |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SBS改性沥青流变建模及其流变性能的预测 | 第21-42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试验部分 | 第21-23页 |
2.2.1 试验原料 | 第21-22页 |
2.2.2 试验设备 | 第22页 |
2.2.3 SBS改性沥青的制备 | 第22-23页 |
2.3 物理性能测试 | 第23-27页 |
2.3.1 常规物理性能测试 | 第23-24页 |
2.3.2 流变模型的建立 | 第24-27页 |
2.3.3 荧光显微镜测试 | 第27页 |
2.3.4 重复蠕变试验 | 第2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7-41页 |
2.4.1 SBS掺量对改性沥青流变模型的影响 | 第27-29页 |
2.4.2 温度对SBS改性沥青流变模型的影响 | 第29-30页 |
2.4.3 不同温度下SBS掺量对改性沥青粘弹性能的影响 | 第30-35页 |
2.4.4 SBS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与流变模型的相关性 | 第35-36页 |
2.4.5 基于流变模型和有限元分析的SBS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的预测及验证 | 第36-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胶粉改性沥青流变建模及其流变性能的预测 | 第42-53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试验部分 | 第42-44页 |
3.2.1 试验设备 | 第42-43页 |
3.2.2 试验原料 | 第43页 |
3.2.3 胶粉改性沥青的制备 | 第43-44页 |
3.3 物理性能测试 | 第44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4-52页 |
3.4.1 胶粉掺量对改性沥青流变模型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2 温度对改性沥青流变模型的影响 | 第45-46页 |
3.4.3 不同温度下胶粉掺量对沥青粘弹性能的影响 | 第46-51页 |
3.4.4 基于流变模型和有限元分析的胶粉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的预测及验证 | 第51-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流变性能预测 | 第53-68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间接拉伸室内试验 | 第53-57页 |
4.2.1 试验原料 | 第54-55页 |
4.2.2 混合料级配选择及试件制备 | 第55-56页 |
4.2.3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试验方法 | 第56-57页 |
4.2.4 SBS改性沥青胶砂流变模型的建立 | 第57页 |
4.3 三维数值试样的构建 | 第57-60页 |
4.3.1 X-ray CT技术 | 第57-59页 |
4.3.2 三维数值试样构建技术 | 第59-60页 |
4.4 间接拉伸数值试验 | 第60-62页 |
4.4.1 材料属性的确定 | 第61页 |
4.4.2 荷载和边界条件 | 第61-62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62-66页 |
4.5.1 数值试验符合性检验 | 第62-64页 |
4.5.2 应力分布变化分析 | 第64-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1页 |
5.1 结论 | 第68-69页 |
5.2 展望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