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8页 |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 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一、中捷关系的历史回顾与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 | 第18-24页 |
(一) 社会主义时期的捷克斯洛伐克与中国(1949-1989) | 第18-19页 |
(二) 捷克转型与中捷关系的曲折发展(1989-2013) | 第19-21页 |
(三) 米洛什·泽曼与中捷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2013-今) | 第21-24页 |
二、中捷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及动因分析 | 第24-32页 |
(一) 中捷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 | 第24-26页 |
(二) 中捷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的内在条件 | 第26-29页 |
1.“一带一路”倡议与捷克优势 | 第26-28页 |
2. 捷克对华政策的务实考量 | 第28-29页 |
(三) 中捷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的外在条件 | 第29-32页 |
1.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向好发展 | 第29-30页 |
2. 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的推动 | 第30-32页 |
三、中捷战略伙伴关系的合作实践及效果分析 | 第32-42页 |
(一) 中捷战略伙伴关系的合作实践 | 第32-37页 |
1. 合作迈向机制化 | 第32-33页 |
2. 重点加强地方合作 | 第33-36页 |
3. 寻求开拓第三方合作 | 第36-37页 |
(二) 中捷战略伙伴关系的合作效果 | 第37-42页 |
1. 政治、经济、人文交流全面发展 | 第37-39页 |
2. 战略需求仍然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 第39-42页 |
四、影响中捷战略伙伴关系的因素及建议 | 第42-52页 |
(一) 影响中捷战略伙伴关系的因素 | 第42-46页 |
1. 欧盟因素 | 第42-43页 |
2. 美国因素 | 第43-45页 |
3. 俄罗斯因素 | 第45页 |
4. 中捷两国内部因素 | 第45-46页 |
(二) 深化中捷战略伙伴关系的建议 | 第46-52页 |
1. 完善组织构架,强化战略对接 | 第47-48页 |
2. 注意协调国际因素的压力 | 第48-49页 |
3. 加强重点领域的合作机制建设 | 第49-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后记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