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钽钨合金概述 | 第10-14页 |
1.1.1 钽及钽钨合金应用概况 | 第10-11页 |
1.1.2 钽及钽钨合金的性能 | 第11-14页 |
1.2 表面处理技术应用现状 | 第14-17页 |
1.2.1 表面处理技术简介 | 第14-15页 |
1.2.2 应用于高温领域的表面处理技术 | 第15-16页 |
1.2.3 离子氮碳共渗技术 | 第16-17页 |
1.3 钽钨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2 渗氮过程中的相形成规律 | 第19-20页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2章 氮碳共渗实验及分析方法 | 第23-31页 |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23-24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1.2 氮碳共渗试样制备 | 第23-24页 |
2.1.3 实验设备 | 第24页 |
2.2 离子氮碳共渗工艺 | 第24-28页 |
2.2.1 离子氮碳共渗前处理 | 第24页 |
2.2.2 试样装夹 | 第24-25页 |
2.2.3 工艺参数 | 第25-28页 |
2.3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28-30页 |
2.3.1 金相及XRD试样制备 | 第28-29页 |
2.3.2 显微硬度测定 | 第29-30页 |
2.3.3 金相组织观察与渗氮层深测定 | 第30页 |
2.3.4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钽钨合金的等温氮碳共渗实验研究 | 第31-51页 |
3.1 离子氮碳共渗原理 | 第31-32页 |
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32-39页 |
3.2.1 工艺参数对渗层显微硬度的影响 | 第32-39页 |
3.3 实验结果回归分析 | 第39-45页 |
3.3.1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 | 第39-44页 |
3.3.2 工艺参数优化 | 第44-45页 |
3.4 工艺参数对物相的影响 | 第45-48页 |
3.4.1 氮碳共渗温度对物相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2 保温时间对物相的影响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第4章 钽钨合金的两段氮碳共渗实验研究 | 第51-56页 |
4.1 两段氮碳共渗理论基础 | 第51页 |
4.2 工艺参数对渗层的影响 | 第51-55页 |
4.2.1 工艺参数对渗层显微硬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2 工艺参数对渗层厚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3 工艺参数对物相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化学热处理工艺对比分析 | 第56-66页 |
5.1 等温离子渗氮与离子氮碳共渗工艺比较 | 第56-61页 |
5.1.1 渗层显微硬度对比分析 | 第56-57页 |
5.1.2 渗层厚度对比分析 | 第57-59页 |
5.1.3 渗层物相对比分析 | 第59-60页 |
5.1.4 理论分析 | 第60-61页 |
5.2 等温离子氮碳共渗与两段离子氮碳共渗工艺比较 | 第61-64页 |
5.2.1 渗层显微硬度对比分析 | 第61页 |
5.2.2 渗层厚度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5.2.3 渗层物相对比分析 | 第63-64页 |
5.2.4 理论分析 | 第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