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发展现状和特点 | 第11-13页 |
1.2.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发展特点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3-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整体影响度成本控制法 | 第17-31页 |
2.1 挣值分析法概述及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20页 |
2.1.1 挣值分析法简介 | 第17-19页 |
2.1.2 挣值分析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 第19-20页 |
2.2 层次分析法概述 | 第20-24页 |
2.2.1 层次分析法的定义 | 第20页 |
2.2.2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思想和特点 | 第20-21页 |
2.2.3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第21-23页 |
2.2.4 层次分析法权重向量W的四种计算方法 | 第23-24页 |
2.3 基于层次分析的整体影响度成本控制法 | 第24-27页 |
2.3.1 整体影响度成本控制法定义 | 第24-25页 |
2.3.2 整体影响度成本控制法特点 | 第25页 |
2.3.3 整体影响度成本控制法实施方法 | 第25页 |
2.3.4 整体影响度成本控制法基本步骤 | 第25-27页 |
2.4 整体影响度成本控制法进行活动安排 | 第27-29页 |
2.5 整体影响度成本控制法进行项目进行中成本控制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八一路隧道监控系统集成项目活动权重计算 | 第31-45页 |
3.1 八一路隧道监控系统集成项目介绍 | 第31-40页 |
3.1.1 八一路隧道监控系统概要 | 第31页 |
3.1.2 八一路隧道监控系统构成 | 第31-33页 |
3.1.3 八一路隧道监控系统项目实施方案 | 第33-35页 |
3.1.4 八一路隧道监控系统项目组织结构 | 第35页 |
3.1.5 八一路隧道监控系统项目分解结构 | 第35-38页 |
3.1.6 八一路隧道监控系统项目责任分工 | 第38-39页 |
3.1.7 八一路隧道监控系统项目实施流程 | 第39-40页 |
3.2 专家判断法 | 第40-41页 |
3.2.1 专家判断法的特点 | 第40页 |
3.2.2 专家判断法的几种具体形式 | 第40-41页 |
3.3 工作分解结构及活动递阶层次模型 | 第41-42页 |
3.4 专家判断法判断整体成本影响尺度 | 第42-43页 |
3.5 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向量 | 第43-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八一路隧道监控项目成本影响度活动安排 | 第45-60页 |
4.1 网络计划技术 | 第45-47页 |
4.1.1 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 第45页 |
4.1.2 网络计划技术特点 | 第45-46页 |
4.1.3 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步骤 | 第46-47页 |
4.2 网络计划技术绘制网络图和确定项目关键路径 | 第47-49页 |
4.3 确定成本影响度最小的活动工期安排 | 第49-53页 |
4.4 结合工程项目施工周期进行活动安排 | 第53-59页 |
4.4.1 八一路隧道监控项目的具体情况分析 | 第53-56页 |
4.4.2 八一路隧道监控项目的活动安排 | 第56-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整体影响度成本控制法进行成本控制 | 第60-68页 |
5.1 在项目工期的第150天进行成本控制 | 第60-63页 |
5.2 在项目工期的第170天进行成本控制 | 第63-65页 |
5.3 整体影响度成本控制法成本控制结论 | 第65-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69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68页 |
6.2 下一步工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