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5页 |
1.2.1 危险驾驶行为识别研究 | 第10-12页 |
1.2.2 车道级定位研究 | 第12-14页 |
1.2.3 导航在驾驶行为中应用研究 | 第14页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及分析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4 课题来源与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车道级定位关键技术 | 第18-28页 |
2.1 RTK定位技术 | 第18-20页 |
2.2 .高精度电子地图 | 第20-25页 |
2.2.1 高精度电子地图数据采集 | 第20-23页 |
2.2.2 高精度电子地图制作 | 第23-25页 |
2.3 车道级地图匹配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车道级定位下的危险驾驶行为识别方法 | 第28-46页 |
3.1 系统架构 | 第28-29页 |
3.2 危险驾驶行为特征分析 | 第29-42页 |
3.2.1 危险换道 | 第29-34页 |
3.2.2 违法压线 | 第34-36页 |
3.2.3 逆行 | 第36页 |
3.2.4 不按规定车道行驶 | 第36-37页 |
3.2.5 危险驾驶行为识别流程 | 第37-42页 |
3.3 危险驾驶行为识别研究 | 第42-45页 |
3.3.1 射线法 | 第42-44页 |
3.3.2 车辆简化模型 | 第44页 |
3.3.3 道路区域化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危险驾驶行为识别系统的测试与验证 | 第46-65页 |
4.1 实验设计与实施 | 第46-47页 |
4.1.1 实验目的 | 第46页 |
4.1.2 实验设备 | 第46-47页 |
4.2 测试步骤 | 第47-49页 |
4.2.1 静态测试 | 第47-48页 |
4.2.2 动态测试 | 第48-49页 |
4.3 数据采集 | 第49-51页 |
4.4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51-58页 |
4.4.1 轨迹与地图匹配分析 | 第51-56页 |
4.4.2 轨迹平滑处理 | 第56-58页 |
4.5 危险识别软件测试验证 | 第58-62页 |
4.5.1 基于Android平台的车道级定位危险驾驶行为识别系统 | 第58-59页 |
4.5.2 测试验证方案 | 第59-60页 |
4.5.3 验证结果与分析 | 第60-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第5章 基于危险驾驶行为分析的行车危险等级评估 | 第65-75页 |
5.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车辆行驶危险状态分析模型 | 第65-69页 |
5.1.1 行车危险状态指标体系 | 第65-66页 |
5.1.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6-68页 |
5.1.3 行车危险等级辨识 | 第68-69页 |
5.2 基于物元分析的危险驾驶行为危险度模型 | 第69-74页 |
5.2.1 物元分析理论 | 第69-70页 |
5.2.2 关联度函数 | 第70-71页 |
5.2.3 实例分析 | 第71-7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总结 | 第75-76页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A 气质测量表 | 第82-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