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光纤微腔的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2.1 光纤微腔的制备方法 | 第13-16页 |
1.2.2 光纤微腔的应用现状 | 第16-21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光纤空气微腔传感理论与仿真设计 | 第22-44页 |
2.1 光纤空气微腔传感理论 | 第22-28页 |
2.1.1 平行平板多光束干涉原理 | 第22-24页 |
2.1.2 光纤空气微腔应变和温度传感机理 | 第24-26页 |
2.1.3 光纤空气微腔传输损耗分析 | 第26-28页 |
2.2 光纤空气微腔仿真设计 | 第28-43页 |
2.2.1 基于FDTD的微腔光学模型建立 | 第28-31页 |
2.2.2 基于FDTD的微腔光学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 第31-35页 |
2.2.3 基于FEM的微腔力学仿真模型建立 | 第35-38页 |
2.2.4 基于FEM的微腔力学仿真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2.2.5 基于FDTD和FEM的沙漏型光纤微腔一体化设计 | 第41-4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全光纤矩形微腔拉伸应变传感器 | 第44-52页 |
3.1 全光纤矩形微腔制作 | 第44-46页 |
3.2 全光纤矩形微腔轴向拉伸实验 | 第46-48页 |
3.3 全光纤矩形微腔温度串扰实验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第4章 全光纤微腔曲率及折射率同时测量型传感器 | 第52-64页 |
4.1 传感结构和仿真分析 | 第52-56页 |
4.1.1 传感结构 | 第52-53页 |
4.1.2 仿真分析 | 第53-56页 |
4.2 曲率和折射率同时测量实验 | 第56-61页 |
4.2.1 实验系统搭建 | 第56-58页 |
4.2.2 折射率传感实验 | 第58-60页 |
4.2.3 曲率传感实验 | 第60-61页 |
4.3 温度串扰实验 | 第61-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活塞式光纤微腔温度传感器 | 第64-70页 |
5.1 活塞式光纤微腔的制作及实验系统搭建 | 第64-65页 |
5.1.1 活塞式光纤微腔制作 | 第64-65页 |
5.1.2 实验系统搭建 | 第65页 |
5.2 UV胶封装的活塞式光纤微腔温度实验 | 第65-68页 |
5.2.1 活塞式微腔光谱特性分析 | 第65-66页 |
5.2.2 活塞式微腔温度传感特性分析 | 第66-68页 |
5.3 复合材料封装的活塞式光纤微腔温度实验 | 第68-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光纤液态硅油微腔温度传感器 | 第70-78页 |
6.1 传感结构及原理 | 第70-71页 |
6.2 光纤液态硅油微腔的制作及温度实验 | 第71-74页 |
6.2.1 光纤液态硅油微腔的制作 | 第71-72页 |
6.2.2 光纤液态硅油微腔的温度实验 | 第72-74页 |
6.3 光纤液态硅油微腔的失败实验分析 | 第74-7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7.1 结论 | 第78-79页 |
7.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