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研究的选题缘起 | 第9-10页 |
1.1.1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具体举措 | 第9页 |
1.1.2 开展学校管理改革,需要研究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运行情况 | 第9-10页 |
1.1.3 落实核心素养教育,需要研究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现状 | 第10页 |
1.2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研究的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3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3.1 价值取向:教师生命价值评价理念与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定位 | 第11-13页 |
1.3.2 主体变化:多元评价主体协商对话与教师自评话语受到尊重 | 第13-15页 |
1.3.3 指标构建:教师评价指标向专业化、阶段化和个性化发展 | 第15-16页 |
1.3.4 方法选择:多样化方法评价更全面与方法适配处理更科学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18-26页 |
2.1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概念与内涵 | 第18-21页 |
2.1.1 评价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共同体建立 | 第18页 |
2.1.2 评价原则:多元评价主体协商对话与共识达成 | 第18-19页 |
2.1.3 评价主体:教师自评为主,他评为辅且需教师认同 | 第19-20页 |
2.1.4 评价标准:体现教师专业特征,囊括工作全部,具有分层阶梯性 | 第20页 |
2.1.5 评价方法:适宜教师评价需要,与评价主体精准适配 | 第20-21页 |
2.1.6 结果使用:定性与定量处理评价结果,形成建议性书面报告 | 第21页 |
2.2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研究的问题与思路 | 第21-24页 |
2.2.1 观念构架和研究假设 | 第21-23页 |
2.2.2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 第23-24页 |
2.3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研究的方法与工具 | 第24-26页 |
2.3.1 文献综述 | 第24-25页 |
2.3.2 问卷调查 | 第25页 |
2.3.3 深度访谈 | 第25页 |
2.3.4 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工具编制 | 第26-35页 |
3.1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研究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26-27页 |
3.1.1 问卷的题项来源 | 第26页 |
3.1.2 问卷的内容效度 | 第26页 |
3.1.3 问卷的语义分析 | 第26-27页 |
3.2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研究问卷调查的初测 | 第27-34页 |
3.2.1 初测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27页 |
3.2.2 初测调查数据的项目分析 | 第27-28页 |
3.2.3 初测调查数据的结构效度分析 | 第28-32页 |
3.2.4 初测调查数据的信度分析 | 第32-34页 |
3.3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研究访谈纲要的编制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过程与结果 | 第35-41页 |
4.1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研究的基本过程 | 第35-36页 |
4.1.1 问卷调查的基本过程 | 第35-36页 |
4.1.2 访谈调查的基本过程 | 第36页 |
4.2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研究的主要结果 | 第36-41页 |
4.2.1 实施现状研究各因素的描述统计 | 第37-39页 |
4.2.2 实施现状研究各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39-40页 |
4.2.3 实施现状研究各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 第41-50页 |
5.1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目标定位因素分析 | 第41-42页 |
5.1.1 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因素分析 | 第41页 |
5.1.2 集体规划方向和教师主动积极的目标定位因素分析 | 第41-42页 |
5.2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标准设置因素分析 | 第42-43页 |
5.2.1 成文标准程序、贯穿职业生涯和囊括工作全部的标准设置因素分析 | 第42页 |
5.2.2 公正衡量指标和分层区分量表的标准设置因素分析 | 第42-43页 |
5.3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多元主体因素分析 | 第43-44页 |
5.3.1 多元协商构建和教师话语参与的多元主体因素分析 | 第43页 |
5.3.2 全面收集数据和重视教师自评的多元主体因素分析 | 第43-44页 |
5.4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方法适配因素分析 | 第44-45页 |
5.4.1 评前解读培训和宣传寻求认同的方法适配因素分析 | 第44页 |
5.4.2 全面收集数据和重视教师自评的方法适配因素分析 | 第44-45页 |
5.5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结果使用因素分析 | 第45-46页 |
5.5.1 量化分数和质性报告的结果使用因素分析 | 第45-46页 |
5.5.2 奖惩措施、效果作用和异议解释的结果使用因素分析 | 第46页 |
5.6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教师感受因素分析 | 第46-47页 |
5.6.1 中小学教师对发展性教师评价有用性和合理性的感受因素分析 | 第46-47页 |
5.6.2 中小学教师对发展性教师评价公平性和透明性的感受因素分析 | 第47页 |
5.6.3 中小学教师对发展性教师评价自由性和幸福性的感受因素分析 | 第47页 |
5.7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各因素对教师感受因素的影响分析 | 第47-50页 |
5.7.1 目标定位因素对教师感受因素的影响分析 | 第47-48页 |
5.7.2 标准设置因素对教师感受因素的影响分析 | 第48页 |
5.7.3 多元主体因素对教师感受因素的影响分析 | 第48-49页 |
5.7.4 方法适配因素对教师感受因素的影响分析 | 第49页 |
5.7.5 结果使用因素对教师感受因素的影响分析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0-61页 |
6.1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6.2 优化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建议对策 | 第51-61页 |
6.2.1 树立正确的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 | 第51-53页 |
6.2.2 营造良好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环境 | 第53-54页 |
6.2.3 明确科学的发展性教师评价目标 | 第54-55页 |
6.2.4 建构合理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标准 | 第55-57页 |
6.2.5 理顺发展性教师评价多元主体关系 | 第57-58页 |
6.2.6 改进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法 | 第58-59页 |
6.2.7 发挥发展性教师评价结果的作用 | 第59-61页 |
第七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1-62页 |
7.1 研究不足 | 第61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70页 |
附录1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调查问卷 | 第66-69页 |
附录2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访谈纲要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72页 |
附件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