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4-2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6页 |
1.2.1 常规偶测血压测量方法 | 第19-20页 |
1.2.2 连续血压测量技术的发展 | 第20-21页 |
1.2.3 无袖带连续血压估计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 第21-26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第2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2章 多阶多元脉搏波新特征的提取 | 第28-43页 |
2.1 预处理 | 第28-34页 |
2.2 特征点的检测 | 第34-37页 |
2.3 特征的提取 | 第37-41页 |
2.3.1 基于流体动力学分析的脉搏波新特征定义 | 第37-38页 |
2.3.2 基于血管弹性分析的脉搏波新特征定义 | 第38-40页 |
2.3.3 其它脉搏波新特征定义 | 第40-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基于多阶多元脉搏波特征的无袖带连续血压估计方法 | 第43-51页 |
3.1 多阶多元脉搏波特征的选取 | 第43-45页 |
3.2 最优特征子集的选择 | 第45-48页 |
3.2.1 Filter的方法对特征的重要性进行初步排序 | 第47页 |
3.2.2 结合Wrapper的方法选出最优特征子集 | 第47-48页 |
3.3 回归器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评估与验证 | 第51-79页 |
4.1 利用正常人的数据初步验证基于流体动力学的脉搏波特征的有效性 | 第51-67页 |
4.1.1 数据的采集 | 第51-53页 |
4.1.2 特征与血压的相关性评估 | 第53-54页 |
4.1.3 采用单个脉搏波特征进行血压估计的误差比较 | 第54-64页 |
4.1.4 讨论 | 第64-67页 |
4.2 利用重症监护室病人的数据进一步评估基于多阶多元脉搏波特征的连续血压估计方法的精度 | 第67-77页 |
4.2.1 数据的采集 | 第67-68页 |
4.2.2 血压估计模型性能的评估与对比 | 第68-71页 |
4.2.3 脉搏波特征的重要性与稳定性的量化评估 | 第71-77页 |
4.2.4 讨论 | 第7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5章 连续血压变异性与动脉硬化的关系研究 | 第79-88页 |
5.1 研究现状 | 第79-80页 |
5.2 方法 | 第80-82页 |
5.2.1 实验方案 | 第80-81页 |
5.2.2 血压变异性和心率变异性指标的评估 | 第81-82页 |
5.2.3 统计分析 | 第82页 |
5.3 结果 | 第82-85页 |
5.4 讨论 | 第85-8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1页 |
6.1 总结 | 第88-90页 |
6.2 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附录1 心算任务1 | 第97-98页 |
附录2 心算任务2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