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立法解释与法律修改的制度选择--以《立法法》第四十五条为核心
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法律适用问题的解决 | 第11-21页 |
第一节 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 第11-15页 |
一、问题与产生 | 第11-12页 |
二、问题的解决 | 第12-15页 |
第二节 制度之间的共似性 | 第15-18页 |
一、功能交叉 | 第15-16页 |
二、范围重叠 | 第16-17页 |
三、形式一致 | 第17页 |
四、效力相同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立法解释的必要性 | 第18-21页 |
一、程序便利 | 第18-19页 |
二、维护法律稳定 | 第19-20页 |
三、现实可能性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法律精神与制度选择 | 第21-32页 |
第一节 法律精神的坚守与突破 | 第21-24页 |
一、法律精神的含义 | 第21-22页 |
二、立法解释与法律精神 | 第22-23页 |
三、法律修改与法律精神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法律精神与立法精神 | 第24-26页 |
一、概念的区分 | 第24-25页 |
二、错位的原因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法律精神符合的判断 | 第26-32页 |
一、法律文义符合 | 第27-28页 |
二、整体价值符合 | 第28-29页 |
三、法律实效符合 | 第29-30页 |
四、判断标准体系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制度优化与制度选择 | 第32-46页 |
第一节 制度的相互排斥 | 第32-34页 |
一、立法解释排斥法律修改 | 第32页 |
二、法律修改排斥立法解释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制度的优化 | 第34-44页 |
一、理论前提 | 第34-38页 |
二、立法方式 | 第38-44页 |
第三节 《立法法》第四十五条修正之建议 | 第44-46页 |
一、增加兜底条款 | 第44页 |
二、修正规范措辞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