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中国新三板做市商制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5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5页
    1.2 文献综述第15-20页
        1.2.1 国外学者对做市商制度研究文献综述第15-17页
        1.2.2 国内学者对做市商制度研究文献综述第17-20页
    1.3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21-22页
        1.4.1 研究思路第21页
        1.4.2 技术路线第21-22页
    1.5 本文创新点第22-23页
第2章 做市商制度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3-30页
    2.1 做市商制度概念界定第23页
    2.2 做市商制度分类及特点第23-25页
        2.2.1 做市商制度分类第23-24页
        2.2.2 做市商制度特点第24-25页
    2.3 做市商制度资格条件及运作机理第25-27页
        2.3.1 做市商制度资格条件第25页
        2.3.2 做市商制度运作机理分析第25-27页
    2.4 做市商制度风险及管理第27-28页
        2.4.1 存货风险及管理第27-28页
        2.4.2 信息不对称风险及管理第28页
    2.5 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框架第28-30页
第3章 新三板做市商制度现状分析第30-40页
    3.1 中国新三板市场规模考察第30-32页
    3.2 中国新三板做市商制度交易统计考察第32-34页
    3.3 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市场乱象考察第34-36页
    3.4 新三板做市商制度面临问题第36-40页
        3.4.1 新三板做市商制度陷入流动性困境第36-38页
        3.4.2 新三板做市商制度面临估值失真第38-39页
        3.4.3 新三板做市商制度未能发挥稳定市场作用第39页
        3.4.4 新三板做市商制度违规乱象频发第39-40页
第4章 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影响因素多案例分析第40-53页
    4.1 多案例分析框图第40-41页
    4.2 研究方法与资料获取第41-43页
        4.2.1 样本选择及样本基本情况第42-43页
        4.2.2 数据收集第43页
    4.3 案例分析第43-47页
    4.4 案例结论第47-53页
第5章 完善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对策建议第53-60页
    5.1 增加市场流动性对策第53-56页
        5.1.1 增加做市商的数量第53页
        5.1.2 鼓励挂牌公司采用做市转让方式第53页
        5.1.3 吸引投资者参与新三板做市商交易第53-54页
        5.1.4 降低交易成本第54-55页
        5.1.5 完善定向增发制度第55-56页
    5.2 抑制股票波动性对策第56-57页
        5.2.1 增加涨跌幅限制第56-57页
        5.2.2 增加额外的库存股票池第57页
        5.2.3 引入做空机制第57页
    5.3 防范做市商和挂牌企业违规对策第57-60页
        5.3.1 加强违规监管第57-58页
        5.3.2 增加信息披露窗口第58页
        5.3.3 加重违法处罚第58-60页
第6章 结论及展望第60-61页
    6.1 结论第60页
    6.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对保险公司的并购绩效研究
下一篇:面向主题的文本挖掘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