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钢论文--钢的组织与性能论文

新型超高强初性中锰钢的组织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30页
    1.1 前言第12-13页
    1.2 汽车钢发展概述第13-15页
    1.3 钢的强化机制和增塑机制第15-20页
        1.3.1 强化机制第15-18页
        1.3.2 增塑机制第18-20页
    1.4 第三代高强钢的典型代表第20-29页
        1.4.1 Q&P钢工艺概述第20-25页
        1.4.2 中锰钢工艺概述第25-29页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第29-30页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9页
        1.5.2 研究内容第29-30页
第2章 实验材料设计与实验方法第30-40页
    2.1 实验材料设计第30-36页
        2.1.1 设计背景第30-31页
        2.1.2 材料设计第31-32页
        2.1.3 实验钢成分确定第32-36页
    2.2 力学性能测试第36页
    2.3 实验钢的组织观察分析第36-40页
        2.3.1 金相组织和扫描电镜组织分析第36-37页
        2.3.2 TEM组织分析第37页
        2.3.3 背散射电子衍射第37-38页
        2.3.4 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及其碳含量的测定第38-40页
第3章 基于Q-T&P的高强钢的组织性能研究第40-52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第40-41页
        3.2.1 微观组织表征第40页
        3.2.2 力学性能测试第40-41页
        3.2.3 热处理工艺制度第41页
    3.3 显微组织分析第41-44页
    3.4 配分时间对实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4-47页
    3.5 配分温度对实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7-48页
    3.6 回火配分过程对残余奥氏体的影响第48-51页
    3.7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热轧高强钢软化退火工艺研究第52-69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实验钢连续冷却相变研究第52-54页
        4.2.1 实验材料及尺寸第52页
        4.2.2 实验工艺第52页
        4.2.3 静态CCT测定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2-54页
    4.3 高强钢软化退火工艺的制定第54-57页
        4.3.1 基于平衡相图的退火工艺制定第54-56页
        4.3.2 杠杆法退火工艺的制定第56-57页
    4.4 退火后的力学性能和组织演化第57-61页
    4.5 变形过程中残余奥氏体组织演化的研究第61-67页
    4.6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5章 冷轧中锰钢组织性能研究第69-85页
    5.1 引言第69页
    5.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第69-70页
        5.2.1 实验材料制备及方法第69页
        5.2.2 热处理制度第69-70页
        5.2.3 组织及性能测试第70页
    5.3 实验工艺设计第70-74页
    5.4 冷轧板退火后力学性能和组织变化第74-76页
        5.4.1 力学性能第74-75页
        5.4.2 组织演化分析第75-76页
    5.5 典型工艺下的残余奥氏体变化的分析第76-83页
    5.6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6章 结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2页
致谢第92-93页
附录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宝钢1780热轧精轧工作辊换辊系统优化研究
下一篇:镁对H13热作模具钢洁净度、组织及性能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