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2.1 网络安全与身份认证 | 第14页 |
1.2.2 信息安全的威胁 | 第14页 |
1.2.3 信息安全的要求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认证理论及OTP认证技术 | 第19-36页 |
2.1 认证的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2.2 认证协议的分类 | 第20页 |
2.3 实现身份认证的基本途径 | 第20-21页 |
2.4 身份认证的实现方案 | 第21-25页 |
2.4.1 单因素认证 | 第21-22页 |
2.4.2 双因素认证 | 第22-25页 |
2.5 认证中常见的安全漏洞及应对措施 | 第25-26页 |
2.6 主要认证技术 | 第26-28页 |
2.6.1 kerberos认证技术 | 第26-27页 |
2.6.2 PKI技术 | 第27-28页 |
2.7 OTP认证技术 | 第28-35页 |
2.7.1 静态口令机制 | 第29页 |
2.7.2 静态口令机制的缺陷 | 第29-30页 |
2.7.3 OTP技术的提出 | 第30-31页 |
2.7.4 OTP认证机制的基本原理 | 第31页 |
2.7.5 OTP认证方法 | 第31-32页 |
2.7.6 OTP认证系统的实现机制 | 第32-33页 |
2.7.7 OTP生成设备 | 第33页 |
2.7.8 OTP身份认证流程 | 第33-34页 |
2.7.9 OTP认证的安全性分析 | 第34页 |
2.7.10 OTP认证的安全脆弱性的对策 | 第34-35页 |
2.8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一次性口令认证机制的研究与改进 | 第36-46页 |
3.1 口令机制可能遭受的攻击 | 第36-37页 |
3.1.1. 线路安全 | 第36-37页 |
3.1.2. 口令安全 | 第37页 |
3.2 一次性口令认证机制的原理 | 第37-38页 |
3.3 改进的一次性口令认证 | 第38-43页 |
3.3.1 一次性口令改进算法 | 第38-42页 |
3.3.2 一次性口令的表现方式 | 第42-43页 |
3.4 改进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案的分析 | 第43-45页 |
3.4.1 双因子身份认证 | 第43页 |
3.4.2 密钥的加解密计算 | 第43-44页 |
3.4.3 令牌和密钥的存储 | 第44-45页 |
3.5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认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第46-58页 |
4.1 系统的认证流程 | 第46-47页 |
4.2 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47-48页 |
4.3 系统的功能模块 | 第48-49页 |
4.4 认证协议的设计 | 第49-51页 |
4.5 一次性性质口令算法的实现 | 第51-57页 |
4.5.1 一次性口令生成算法与认证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 第51-52页 |
4.5.2 描述生成一次性性质口令的算法 | 第52-54页 |
4.5.3 令牌硬件之间的工作过程原理 | 第54-57页 |
4.6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认证系统性能分析 | 第58-65页 |
5.1 认证系统的功能测试 | 第58-61页 |
5.1.1 用户注册功能测试 | 第58页 |
5.1.2 认证执行功能测试 | 第58-61页 |
5.2 安全性分析 | 第61-62页 |
5.3 有效性分析 | 第62页 |
5.4 实用性分析 | 第62页 |
5.5 运行效率分析 | 第62-63页 |
5.6 小结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