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视野下的“黑名单”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黑名单”制度的基础理论 | 第15-24页 |
(一)“黑名单”制度的定义 | 第15页 |
(二)“黑名单”制度的法律性质界定 | 第15-20页 |
(三)“黑名单”制度存在的正当性 | 第20-24页 |
二、“黑名单”制度的现状 | 第24-28页 |
(一)“黑名单”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 第24-26页 |
(二)“黑名单”的类型 | 第26-28页 |
三、“黑名单”制度面临的问题 | 第28-34页 |
(一)“黑名单”制度实施的法律依据缺失 | 第28页 |
(二)“黑名单”制定与发布的主体不明确 | 第28-30页 |
(三)“黑名单”制度的适用范围失范 | 第30-32页 |
(四)“黑名单”制度的程序设置缺失 | 第32-34页 |
四、我国“黑名单”制度的完善 | 第34-44页 |
(一)完善“黑名单”制度的法律制定 | 第34-35页 |
(二)明确“黑名单”的制定与发布主体 | 第35-37页 |
(三)“黑名单”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37-41页 |
(四)“黑名单”制度的程序规范 | 第41-42页 |
(五)“黑名单”制度的救济方式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