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中华民国早期(1912~1919年)论文

民国时期乡村婚丧互助组织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绪论第9-16页
 一. 研究意义第9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9-14页
 三.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等第14-16页
第一章 互助组织存在的社会情境第16-25页
 第一节 历史情境:婚丧互助的传统延续第16-21页
 第二节 社会环境:民国时期婚丧互助的现实需要第21-25页
第二章 传统婚丧互助组织的存在形态第25-39页
 第一节 专门性的婚丧互助组织——老人会、红白喜事会第26-33页
 第二节 兼有婚丧互助功能的组织——合会与其它第33-39页
第三章 传统互助形式的乡土性与变迁第39-56页
 第一节 熟人社会:村落形态下的乡土传统第39-44页
 第二节 新式组织:近代社会下传统形态的变迁第44-56页
第四章 婚丧互助组织的价值评析第56-63页
 第一节 维持生活需求的乡土保障第56-59页
 第二节 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功能分析第59-63页
结语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3页
附录第73-80页
后记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岱著史情结研究
下一篇:南京国民政府的劳工教育研究(1927-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