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成都市本科院校土地集约利用社会效益提升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1.1. 我国人地矛盾突出,土地资源形势严峻第8页
        1.1.2. 高校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凸显第8-9页
        1.1.3. 国家政策要求第9-10页
        1.1.4. 缺少高校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的界定标准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1. 文献分析法第11页
        1.3.2. 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第11-12页
        1.3.3. 对比分析法第12页
    1.4. 技术路线第12-14页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第14-19页
    2.1.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第14-15页
        2.1.1. 境外相关研究第14页
        2.1.2. 国内相关研究第14-15页
    2.2. 土地集约利用社会效益评价第15-16页
        2.2.1. 国外相关研究第15页
        2.2.2. 国内相关研究第15-16页
    2.3. 高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第16-17页
        2.3.1. 国外相关研究第16页
        2.3.2. 国内相关研究第16-17页
    2.4. 本章小结第17-19页
第三章 高校土地集约利用社会效益理论基础第19-23页
    3.1. 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相关概念界定第19-21页
        3.1.1. 土地集约利用第19-20页
        3.1.2. 土地集约利用社会效益第20-21页
    3.2. 基础理论依据第21-22页
        3.2.1. 区位论第21页
        3.2.2. 人地关系理论第21-22页
        3.2.3.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理论第22页
    3.3.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四章 成都市本科院校土地利用概况研究第23-31页
    4.1. 成都市高校基本概况第23-24页
    4.2. 成都市本科院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研究第24-29页
        4.2.1. 土地利用基本情况分析第25-26页
        4.2.2. 土地利用强度分析第26-29页
        4.2.3. 新老校区土地利用情况分析第29页
    4.3.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五章 成都市本科院校土地集约利用社会效益评价研究第31-58页
    5.1. 指标选取依据第31-32页
        5.1.1. 国家政策的出台第31页
        5.1.2. 对现有文献的研究第31-32页
    5.2. 指标选取的原则第32-33页
        5.2.1. 科学性第32页
        5.2.2. 人本效益性第32页
        5.2.3. 主导性第32页
        5.2.4. 普适性第32页
        5.2.5. 弹性第32页
        5.2.6. 突出性第32-33页
    5.3. 指标体系构建及含义第33-35页
    5.4.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第35-49页
        5.4.1. 基于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第35-42页
        5.4.2. 基于熵权法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第42-48页
        5.4.3. 组合权重的计算方法第48-49页
    5.5. 高校土地集约利用社会效益的评价结果分析第49-56页
        5.5.1. 综合评价的结果分析第50-52页
        5.5.2. 各项指标评价的结果分析第52-54页
        5.5.3. 多角度评价的结果分析第54-56页
    5.6.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六章 提高成都市本科院校土地集约利用社会效益的建议第58-62页
    6.1. 加强本科院校资本投入力度第58页
    6.2. 增设统一标准、切实可行的社会效益评价体系第58-59页
    6.3. 实行差异化管理第59页
    6.4. 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细化管理第59-60页
    6.5. 增强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第60页
    6.6. 牢固树立开放办学理念第60-62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第62-64页
    7.1. 结论第62-63页
    7.2. 可能的创新点第63页
    7.3. 不足之处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神经网络的机车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研究
下一篇:基于WiFi定位的高铁用自主送餐车的软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