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半导体光催化机制 | 第13-14页 |
1.3 半导体光催化改性 | 第14-15页 |
1.3.1 能带结构 | 第14页 |
1.3.2 复合率 | 第14-15页 |
1.3.3 比表面积 | 第15页 |
1.4 氧化铋光催化剂简介 | 第15-19页 |
1.4.1 三价氧化铋简介 | 第17-18页 |
1.4.2 混价(Ⅲ&Ⅴ)氧化铋简介 | 第18-19页 |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2.1 实验化学试剂与使用设备 | 第22-23页 |
2.2 表征方法 | 第23-24页 |
2.2.1 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XRD) | 第23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3页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3-24页 |
2.2.4 紫外-可见漫反射谱(DRS) | 第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3.1 光催化性能评估实验 | 第24-25页 |
2.3.2 自由基捕获剂实验 | 第25-26页 |
第三章 β-Bi_2O_3/(BiO)_4(OH)_2CO_3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26-40页 |
3.1 引言 | 第26-27页 |
3.2 二水铋酸钠的制备及其微观形貌结构分析 | 第27-29页 |
3.3 β-Bi_2O_3/(BiO)_4(OH)_2CO_3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9-30页 |
3.4 表征分析及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30-38页 |
3.4.1 水热产物X射线衍射谱 | 第30-31页 |
3.4.2 扫描与透射电子显微图 | 第31-32页 |
3.4.3 合成机理分析 | 第32-34页 |
3.4.4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 | 第34-35页 |
3.4.5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35-36页 |
3.4.6 光催化机制分析 | 第36-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Bi_4O_7的水热合成及其与BiOCl复合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0-52页 |
4.1 引言 | 第40-41页 |
4.2 Bi_4O_7 的制备 | 第41-42页 |
4.3 结构表征与光吸收性质分析 | 第42-46页 |
4.3.1 前驱体铋酸钾的X射线衍射谱 | 第42-43页 |
4.3.2 Bi_4O_7的X射线衍射谱 | 第43-44页 |
4.3.3 扫描电子显微图 | 第44-45页 |
4.3.4 Bi_4O_7 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 | 第45-46页 |
4.3.5 Bi_4O_7 的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46页 |
4.4 Bi_4O_7/BiOCl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6-47页 |
4.5 表征结果及光催化分析 | 第47-50页 |
4.5.1 样品X射线衍射谱 | 第47-48页 |
4.5.2 样品透射显微图 | 第48页 |
4.5.3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 | 第48-49页 |
4.5.4 光催化活性测试及机理初步分析 | 第49-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2-53页 |
5.2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64页 |